第二百二十四章 《坐忘经》,认知觉醒(1 / 2)
第224章 《坐忘经》,认知觉醒
……
「谢师祖传授!」
回到自己的马车上,吴文当即凝聚全部精力,沉浸在《三一归元算经》的参悟中。
【太虚生炁,炁凝为三:
太一「正」者,阳精化九曜,其数「乾」,演天轨之恒;
太素「负」者,阴魄凝九幽,其数「坤」,定地脉之伏;
太和「零」者,人元合三才,其数〇「虚」,统万物之枢。
三数相循,如日月轮转,昼夜不息,可破混沌,见造化之真机。
……
三象演卦。
取三爻为基元,每爻分三态:
阳爻「」为正一,象天,其势升;
阴爻「」为负一,象地,其势降;
虚爻「〇」为归零,象人,其势衡。
三爻相迭,得八十一元局,合九九极数。
……
……】
《三一归元算经》通过排列三进位符号,将复杂问题分解为阴阳动态平衡的模块,能大幅提升多维运算效率,类似分形计算。
然而,《三一归元算经》虽然高深厉害,但也有极大的危险。
「识海化三才阵图,一念起而万数生。
外可丈量星辰轨迹,内可推演经脉气血。
然天机浩渺,算尽则道损,当慎之!」
按照师祖所说,修为不足丶意志不定者,修行《三一归元算经》极易陷入「术障」。
所以,修行时需配合《坐忘经》调和。
当吴文参悟师祖传授的《坐忘经》心法时,他才发现,相对于《三一归元算经》的三进位算法,这《坐忘经》居然才是最大的收获!
《坐忘经》,阐述了「智之极,非智也;坐忘之至,非忘也」的深邃奥义。
而经中提及的「三才观」,正对应道家「精丶气丶神」三宝,和佛家「空丶假丶中」三谛。
也就是《易经》的「天地人三才观」和佛教「空假中三观」。
《易经》中表达的「天地人三才观」为:天道生万物,地道育万物,人道创文明,三者和谐统一。
而佛教的「空假中三观」。
空观:一切法自性空,破除执着,揭示无常性与无我性。
假观:一切法缘起性空,由因缘和合而生,强调相对性与虚幻性。
中观:空假不二,超越二边,全面认识事物本质。
空观破执,假观显幻,中观融合二者,达究竟认知。
空假中三观能破除迷惑,让人达内心解脱。
这两者虽有些不同,但均是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超越表象丶认识事物本质。
—
吴文又调动全部精力,开始参悟《坐忘经》
修行《坐忘经》的法门。
是:观花开花落时,以空观破「实有」之执,见无常性。
观镜中倒影时,以假观破「真实」之妄,见虚幻性。
观呼吸往来时,以中观合空假,见「即空即假」之真。
当能够弃推演,以直觉感应万物规律。
也就是能,观流水,不执于水滴轨迹,而悟其「流」之真意。
这是修到了《坐忘经》的第一层境界:忘算。
当能够弃空假中观照,以「无观之观」应万物。
也就是能听钟声,不辨其音高频率,而感其「振」之本质。
这就是修到了《坐忘经》的第二层境界:忘观。
当能够弃「忘」之念,连「无我」亦不执着。
也就是能,如处虚空,无天无地,无人无我,唯余「觉」存。
这就是修到了《坐忘经》「无算可算,无观可观,无忘可忘」的最高境界:坐忘!
—
「怎麽感觉怪怪的?」
随着对《坐忘经》的深入理解,吴文内心不由自主地衍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感。
然而,这种怪异感究竟源自何处,他却无法准确描述。
「这种感觉,只有在参悟《坐忘经》时才会出现。」
面对这种奇异的感觉,吴文实在不知如何形容,于是决定再次梳理《坐忘经》的内容,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按照吴文对经文的理解:
《坐忘经》的第一层境界:忘算,对应的是人的直觉与模式识别能力。
人的大脑通过长期训练,能够形成高效的神经回路,从而跳过逻辑分析,直接调用经验模式。
例如,在观察流水时,视觉皮层与运动感知区会协同工作,直接提取「流动」的抽象特徵,而非逐帧分析水滴的轨迹。
在认知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快速决策机制」,即通过潜意识中的模式匹配来应对复杂环境。
也就是说,要摒弃过度的推演:
就像一些数学家,在面对复杂公式时,会依赖直觉而非逐步推导;
围棋高手扫一眼棋盘,就能感知到「势」的走向,而非逐子计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