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南京新约签订(82K还三)(2 / 2)
这一点,实在是让英国上下感受到了莫大的耻辱!
……
就在迎接英国代表团的礼宾车队离开上海港口后不久。
又有一条船只在上海港口靠岸。
莫卧儿帝国大汗,巴哈杜尔沙二世通过栈桥下了船。
大唐外交部同样派来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礼宾车队迎接。
这次大唐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2.0版本,参与签约的,不光是大唐和英国。
莫卧儿汗国身为战争的参与方,也被允许在和约上签字。
巴哈杜尔沙二世被自己的侍从阿里搀扶着上了汽车。
随着汽车开动,他的目光穿过窗户,打量着四周的景物。
一眼望去,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个船只停靠的泊位和栈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栈桥两侧,是一个个蒸汽吊臂,用于装卸船只上的货物。
码头内,道路清一色全部都是平整的柏油路。
路上,随处可见满载货物的牛马车辆行驶,装卸货物的工人如同一只只渺小的蚂蚁,汇聚在庞然大物般的货船旁,通过蒸汽机械吊臂,将一个个货柜从船上卸下或是装上。
整个码头上,少说也有数千上万名工人,在为了码头的正常运作而付出自己的劳动。
但令人惊叹的是,港口繁华的同时,还相当的有秩序。
工人在装卸货物时,车辆在运输货柜时,都在港口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排队等候。
并无插队行为!
看着这繁忙的港口,巴哈杜尔沙二世心中忍不住惊叹,不愧是大唐啊。
这上海港的繁华程度远远不是他曾见过的达卡,甚至是孟买港能够比拟的。
很快,车队驶出港口,沿着柏油马路向着上海城区的防线驶去。
港口连接城区的道路是专门修缮过的,道路平整宽阔,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竖立着一杆路灯。
道路两侧,是一颗颗间隔整齐种下的小树。
如今虽是冬季,可上海的气温并不冷,这些小树依旧翠绿。
沿着道路前行,很快,车队便抵达了上海城区。
首先映入巴哈杜尔沙二世眼帘的,就是一片高楼大厦。
一栋栋高层建筑规划整齐,高耸的仿佛要直入云霄。
巴哈杜尔沙二世从来没有见识过这麽高的建筑。
除此之外,最令巴哈杜尔沙二世震惊的就是,大唐城市中的街道乾净的有些让他不敢相信。
柏油马路上,别说垃圾了,甚至连任何的杂物都看不到。
和印度那些屎尿遍地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道路两侧,一间间临街店铺也是规划的整整齐齐。
终于,车队停在了一间院落外。
这里正是大唐用于接待外宾的驿馆。
车子停下,车门打开,巴哈杜尔沙二世迈步从车内走出。
一名大唐外交部的官员上前来招呼道。
「大汗,请到这边来!」
「我们已经提前为您准备好了房间。」
巴哈杜尔沙二世点点头,跟着大唐官员往驿馆内走去。
在进入驿馆大门后,巴哈杜尔沙二世开口询问道。
「敢问这位大人,不知英国人被安排到哪里住了?」
带路的大唐官员闻言,笑着说道。
「回大汗的话,就在隔壁!」
「距离您的院落不远!」
巴哈杜尔沙二世闻言,点点头说道。
「好!」
「对了,不知大唐这边准备何时签订和约?」
大唐官员闻言,开口回应道。
「回大汗的话,按照计划是三日后。」
「您可以在上海先休息一日,然后再乘坐火车前往南京……」
目前,大唐已经修通了连接上海和南京的铁路。
身为江南腹心,真正的繁华之地。
联通南京和上海的铁路,修起来效率很快。
而在铁路修通之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填补了一部分长江航运无法满足的货运和客运需求。
巴哈杜尔沙二世闻言,点头应下。
……
大唐开泰四年,十二月初一。
南京!
太阳高照,阳光洒满大地,带走冬日里的些许湿冷寒气。
今日的气候非常宜人!
长江江面上,停泊着一条老旧的风帆船只。
船只甲板正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桌,甲板四周一名名背负着步枪的唐军士卒守卫着。
两波人分别座在长桌两侧。
长桌的桌面上,则是摆着一份文本条约。
虽然当初满清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那条船找不到了,但大唐还是另外找了一条风帆战列舰来。
嗯,不为别的,只求尽可能的一比一复刻当初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
在几名摄影师的镜头注视下,郭嵩焘穿着一身绯袍,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英夷无道,贩鸦片以谋利,毒害我大唐子民之身心,侵害我大唐之利益,兼以侵略我大唐藩属,损我大唐国威……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朕为大唐皇帝,万民君父,岂可坐视英夷残虐?故以振奋义师,吊民伐罪,讨伐无道……」
「幸我大唐士卒英勇,将帅果毅,各藩属应者云集,共讨英夷,方得大胜。」
「而今,既英夷知错求和,愿为自己之暴行赎罪,那我大唐便网开一面,不再追究。」
「当尽快签订和约,以保万世太平。」
「钦此!」
郭嵩焘话音落下。
船只甲板上,一名名大唐外交部官员,英国代表团,甚至是包括莫卧儿汗国大汗巴哈杜尔沙二世在内的众人纷纷起身下拜领旨谢恩。
嗯,是真跪,三跪九叩的那种!
虽然由于李奕不喜欢臣子们在自己面前跪来跪去,大唐已经废除了跪礼。
但是,谁叫这次是给英国人传旨呢!
这跪礼,他们必须得行!
用郭嵩焘的话来讲也就是,如果英国派来的代表团跪不下去,那这和约也就不用签了。
还有就是,不同于满清皇帝用赏赐英夷的口吻下旨和谈,是强行给自己挽尊。
李奕的圣旨,可是真正的写实派。
因为,这次的和平,真的是他赏赐给英夷的。
以李奕开国皇帝的威望,以他对军队,以及朝政的控制力度。
如果他下定决心要打,那麽印度的战事大唐是有能力继续打下去的。
所以,英国人领旨谢恩,实在是应有之义!
至于说巴哈杜尔沙二世?
他身为藩属国的国王,还是刚刚才在大唐的庇佑下,保住社稷的藩属国国王,给李奕下拜谢恩,那就是理所应当的。
就在众人齐齐跪下接旨的时候,照相机的闪光灯闪了起来。
咔嚓!咔嚓!
眨眼功夫,摄像师们接连拍了好多张各个角度的照片。
准备将来用于登报宣传!
在宣旨结束之后,众人各自从船只甲板上起身。
郭嵩焘率先提笔在条约文本上签字,用印。
然后,又将条约文本推向了对面的坎宁总督道。
「坎宁总督,该您了!」
坎宁笑笑,同样提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便是莫卧儿汗国大汗巴哈杜尔沙二世,缅甸派来的特使奈温等人,先后在条约上签字。
在所有人都完成签字之后,郭嵩焘命侍从端酒水上来。
各位代表各自举杯,郭嵩焘开口说道。
「为了和平,让我等共饮此杯!」
众人见此,齐声高呼。
「为了和平!」
就在众人各自举杯之时,照相机镁光灯的咔嚓声再度响起。
将这一幕定格!
……
在条约签订之后,仅仅只是第二天。
大唐日报便用头版头条报导了此事。
《英夷主动求和,南京新约签订,战争结束!》
《莫卧儿大汗远道而来,除去签约,还有何目的?》
《南京新约与南京旧约的差别何在?》
《和约具体内容,大唐一雪满清留给中国之国耻!》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大唐日报,不只是在大唐境内发行。
而是整个东亚范围内,大唐的那些藩属国几乎全部发行!
南洋,马六甲城!
在大唐拿下南洋之后,便在南洋设了南洋总督,统管一切南洋事务。
而南洋总督府,便被设在了马六甲。
因为,大唐设南洋总督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控制南洋,更多的,其实还是为了马六甲航道。
只要马六甲航道在大唐的控制下,那麽,大唐便能够控制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海权。
这对大唐来说,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因为,大唐只有先经营好东亚东南亚地区,将来才能有底气,将自己的脚步迈向全球。
年关将近,马六甲城内年节的氛围越发明显。
虽然马六甲城中有不少西式建筑,但是如今这些西式建筑中所居住的,则大部分都是华人。
总督府内,李鸿章坐在窗边的一张躺椅上,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手中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
看着大唐日报上,有关南京新约签订的内容,李鸿章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这一仗,总算是打完了!」
李鸿章语气颇为感慨的说道。
一旁的秘书王正见此,笑着附和道。
「大人所言甚是,这仗总算是打完了!」
「既然仗打完了,那我南洋总督府这边便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实在是一件好事。」
虽然打仗的是印度,但南洋身为大唐距离印度最近的地盘,同样承受着不少压力。
虽然达卡方面的粮草需求,有将近大半是由缅甸就近提供的。
可剩下的各类物资,则是需要大唐从南洋地方上采买收集,然后运往前线。
这也就使得,南洋方面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在搜罗筹措物资,支援印度战事上。
被战争所拖累,南洋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自然也就放慢了。
李鸿章喝了口茶,听罢自己的秘书所言,笑呵呵的点头说道。
「此言不错,确实如此。」
说罢这些,李鸿章像是忽然想起来什麽,开口询问道。
「对了,本官之前向朝中申请,请求朝中批覆南洋总督府组建治安队,专门用于维持治安,清缴南洋地区的土着的报告,朝中可有回覆?」
大唐要开发南洋,首先最大的阻碍是南洋地区湿热的气候,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
可除去气候和自然环境之外,就是土着了。
这几年的功夫,在大唐开阔南洋的过程中,土着是真没少给大唐添堵。
地方上经常会有土着袭击大唐移民的消息传来。
对此,李鸿章也没什麽好办法。
除去让地方上的移民组建民兵自保之外,也就是组织专业的治安队,去绞杀南洋的土着了。
嗯,抓到的土着自然不会全杀掉。
大唐不管是开垦良田,还是挖矿,那都是需要人手的。
王正点头说道。
「回大人的话,内阁方面已经就您的申请做了批覆,通过了您的申请!」
「不过,军机处做出指示,治安队的指挥权要归于军方,军方会派遣人手来搭建治安队的骨架,负责治安队的组建工作。」
李鸿章闻言,点头说道。
「如此也好!」
「我们这边要尽量配合治安队的组建工作,尽快把治安队给组建起来。」
「那些土着实在是太嚣张了,如果不能将那些土着给处理掉,大唐的南洋开发计划就无法实行下去。」
李鸿章对于治安队指挥权归于军方,由军方来负责组建工作并没有什麽想法。
因为,他现在所想要做的,只是尽快将南洋的土着给清理掉,进而好推动南洋发展。
而非是想要借着治安队的名义来涉足军权,谋求独立。
要知道,现在的大唐皇帝可是开国皇帝,他老李得多脑残,才会想着在开国皇帝在位的时候搞军事独立啊!
他李鸿章又不傻,才不会自己找死呢!
……
PS:本来还了两章,还欠五章,但昨天请假一天,又欠了一章。
今天还完,又成还欠五章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