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8(1 / 2)

加入书签

曲前奏,不过才一个晚上过去,田野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苍翠中泛出点点金黄,丰收的季节到了。

之后便是一天一个样儿,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特有的香味,秦疏提供的种子是甜玉米,口感味道相比于糯玉米确实要差上一些,但是产量更高。

有人采摘了饱满的谷穗回家烹煮,随着水蒸汽渐起,一股特别的香味霸道地钻进鼻孔,等吃到第一口玉米的时候,让人感动得想要落泪。

这绝对是世间最好的粮食,口感扎实,一粒玉米抵得上十几颗粟米,抵得上三四颗麦子,关键还不需要脱壳,只需要随便往锅里一扔,煮熟了就可以吃。

第一次吃玉米的人,连中间的玉米芯都没放过,还觉得甜甜的很美味,等到后来听宣讲的时候才知道,那竟是做柴烧的。

那样美味的东西,做柴烧多可惜啊?他们勒石郡不缺柴烧,而且不是有玉米秆子和红薯藤吗?玉米芯完全可以留着当储备粮。

说到红薯藤,大家就觉得可惜。他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红薯藤竟然也是可以吃的,早知道就储存在地窖里了,等到天冷的时候也能加个菜。

等到明年就好了,有了经验也能少走些弯路。

秋天的勒石郡特别热闹,庄户人家起早贪黑地守在地里,就怕自家的玉米还没等收割,就被别人顺走了。

城卫所的人也忙到飞起,因为每天都有偷窃的事情发生。后来那些百姓联合起来,自己组织了一个巡逻队,抓住的人就往衙门送,衙门的差役做下登记,然后就将人交给李归。

正好军田那边缺人手,既然手脚闲不住,那就去田里干活好了。

季秋月朔,秋风飒飒,原野中充满了欢声笑语,金黄的苞谷,带着新鲜泥土气息的红薯,堆积成一座座小山,让人看着心里就十分满足。

当初育种的时候,听到亩产八石就已经够让人惊讶了,没想到某些庄户竟然收获了九石有余,这样的大丰收让整个勒石郡都轰动了。

郡守府中,唐元益看着治粟吏呈上来的数据,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今年勒石郡的赋税减少了,收上来的粮食却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多,都监大人没有说谎。

这一刻,所有的冒险似乎都变得更有价值了。

勒石郡大丰收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以勒石城为中心,迅速向外界蔓延,有些人彻底坐不住了。

第149章 落魄少爷的影卫老攻24

连峰郡与勒石郡毗邻, 两者位置同样偏远,但郡内情况却大相径庭。

连峰郡郡县内名山八十一座,水脉十七条, 支流无数。山峰挡住了冷空气, 水脉滋养了土地, 虽然郡内适合耕种的土地有限, 但供养二十几万人口也已经足够了。

加之奇山异水向来为文人青睐, 郡内隐士众多,每年访友求贤之人络绎不绝,无形当中又滋养了文气, 着实出了不少文士。

连峰郡地环境优越,这两年却接连遭遇天灾。先是河水决堤,湮没了两岸的庄稼, 郡守周望上书朝廷, 陈明此事,请求朝廷赈济灾民。

两个月后, 周望只得了一句, 今年免征粮税。

没有赈济粮,更没有赈灾银, 只有一句轻飘飘的免征粮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让百姓吃什么?

周望不是两袖清风的清官,却是实打实的能臣。朝廷不作为可以, 他若是不作为,这郡守也不用当了。

周望一方面命下边受灾的两县安抚安置百姓,开仓放粮,另一方面继续上书,陈明利弊。连峰郡粮仓中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再维持两个月, 百姓若是没有饭吃,极易出现哗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