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2 / 2)

加入书签

“……叶绯, 各扣5分。”

阎曜:“……”

跑什么跑,已经被机器人记上了,跑有什么用?在一军那么久,还这么呆。

阎曜摇头,心想,老是这么莽撞,要是没有他在旁边看着,可怎么办……

……

随着报名时间的接近,队员们训练热情高涨,如今已经不用教官催着他们训练,很多时候队员们会反过来催着教官给难度。

比如杀虫族,已经懂得变换队型,并且会根据不同情况组合不同队型发挥团队作用的队员们,感觉正是杀得顺手的时候,对于教官们每次小气巴拉地放一点点虫族给他们杀的行为,表示不满。

对此教官们只有一个回答:“要杀虫族,到时候去大比比赛杀个够,你们以为虫族是什么东西,是随便捡来的?就那么多,杀完就没有了,自己看着办吧。”

训练就在这种吵吵闹闹又热情洋溢的气氛当中,一天过了一天。

在正式公布报名时间后,也公布了报名要求。

这一次报名队伍上限人数是15人,下限是5人,值得一说的是,这支队伍是所有准备轮换人员的总名单,不是最后上场比赛的人员安排。

据可靠消息说,比赛总共分为三轮,每一轮的要求标准和比赛方式都不同,但是具体如何,官方并没有公布,所以现在也只是在猜测阶段。

教官告诉他们,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正式比赛队伍人数要求一般在5人到10人之间,更经常用的队伍人数是6人至8人。

走的是精英团队组合人数。

也就是说,就算报名是15人,但这毕竟不是一个让队员去实验训练的场合,是正式比赛,考虑到队员能力的任务分配,最终很可能会出现,主力队员一直上场,而有人从头到尾都没机会上场的情况。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出于现实和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分配,换言之,哪怕进入了15人大名单,也有可能成为主力队员的后备队员。

对此,她的那些同学,比如霍磊的意见就很有代表性:

“团队当然以团队利益为主,不会因为个人意愿,而忽略任务配适度,我相信如果任务适合,我有能力可以完成,教官会安排我上场的!”

其他队员都连连点头。

也就是说,他们都有心理准备,因为任务不适合,或能力不匹配而没法上场。

这种实力作战的时候,要考虑具体任务和赛事类型,教官们会编排最合适的队型参赛,而他们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叶绯觉得也是这样,而她现在在考虑另一件事——

这一次大比和上一次小比一样,报名时需要将机甲、以及机甲使用的特殊装备、武器上报。

而这一次比小比大赛宽松一点,武器并不限制只能带一件,允许带三件,必须在武器名单里面挑选。

但叶绯注意的并不是这个,而是由于比赛时间长,不可能长时间驾驶机甲,选手肯定有徒步的时候,所以选手同样需要佩带武器,和机甲一样,如果要携带特殊装备或武器,必须先上报。

要求是每位参赛者,特殊装备只能带一件,可在武器名单里选择三种类型武器,固定下来,这个就是未来参赛时候该队员的初始配置。

这句话其实已经很明显告知每个人,只能携带这些报备过的东西上场,比赛开始后,如果有本事弄到其他武器,那是选手自己的本事。

这几天,队员们一边训练,一边讨论报名的事情,还有考虑自己要携带什么装备或热武器,虽然限制是三种类型的武器,也得好好规划。

教官们同样在研究各种规则,还有帮队员们制定更适合每一个人的装备计划。

叶绯对于自己要带什么热武器,倒不是很介意,比起热武器,她更喜欢用匕首这种冷兵器。

而规定里面的允许佩戴特殊装备,她觉得可以很好地琢磨琢磨,认真思考后,在一次训练完毕,她找到了正坐在角落树下休息的楚翊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