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数典忘宗(2 / 2)
而因为这次运河改造被加深加宽,所以裴耀卿建议,两京运河的漕船,可以学习江南漕船,六条或八条相连,前后操浆者二人,中间撑船者二人,四个人就可以负责八条船的货物,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降低的这些成本,可以用在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组建专门负责水陆运输的正式衙门,增设官员,招收衙吏,可以为朝廷减轻就业压力。
「事关重大,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裴宽道:
「一旦落成,我大唐东西南北之运输,尽归此衙节制,权力太大了。」
裴耀卿摇头道:
「其衙性质与九寺五监同,决策还是在中书门下,老夫先后两次担任水陆转运使,多抽调他官辅佐,以至于他们往往疏略了本职之务,两边跑,两边都难兼顾,最好是成立专职,设官职,立品级,成长久之策。」
苗晋卿皱眉道:「其实就是与都水监合并?」
「没那麽简单,」崔翘摆手道:
「都水监如果能管转运的事,也不会专门设立水陆转运使了,转运一事,关中之命脉,都水使者品级不够,难以周旋各方,必受制也,裴公的意思,新设立的转运衙门虽然归中书门下节制,但其主官,应在中书门下,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是的,漕运的事,如果按照制度划分,已经归了都水监,但是都水使者才是个正五品,你指望他在朝堂说话能有多大分量?
这个部门做事,需要很多部门配合,但你品级低,就决定了你指挥不动别人配合你。
所以当下的都水监,已经成了水陆转运使的下属部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
崔翘说的对,新设立的部门,既然是监,主官品级就高不到哪去,那麽想要其说话有分量,就必须够资格参议中书门下。
但是一旦进入中书门下,势必权力过大,到时候,就成了其它部门看人家脸色了。
李林甫沉思片刻后,道:
「这件事,本相会找机会与陛下谈一谈,新设官衙非同小事,焕之也不要着急,只要可行,终究是可以变通的。」
裴耀卿点了点头。
运河刚刚修成之后,裴耀卿算是卸掉了一件重担,随后便开始将目光移向了盖嘉运。
盖嘉运在长安这一年,不太安稳,花费之巨,就连当年的杨玉瑶都比不上。
人家既然已经是同中书门下,长子坐镇河西,一内一外都是手握重权。
他自己在长安带孙子,那麽必然就需要经营长安,河西进奏院的钱,被他全部用来购置产业,他要在长安给家族打下一个基础,给孙子铺一条光明大道。
正因为平时行事太过高调,裴耀卿已经在暗中派人,开始盯着老盖了,裴耀卿知道,
照盖嘉运当下这股子嚣张劲,不出一年,就能抓到对方要命的把柄。
「用人的第一要义,就是用自己人,」盖嘉运在他的豪宅,一只手抱着孙子,朝盖威道:
「陛下将左领军卫交给你,你就只管大胆的往里面塞人,河北老家,还有很多族人当下无事可做,咱们富贵了,就要记挂着他们,你祖父丶曾祖的陵墓,全靠你那个堂伯日常修护,这份情不能忘,他子孙多,让他们都来长安。」
盖威皱眉道:
「当下的官职跟从前不一样了,中书门下已经颁下法令,但有品级,不得私任,都由朝廷来任命,我塞进来再多,也无品级,不值当人家大老远跑长安来。」
盖嘉运笑道:「为父不就在中书门下吗?七八品的官职,还是能说上话的,先让他们来,怎麽安置是我的事情。」
「没必要吧,」盖威为难道:
「陛下正在抓吏治,查科举,清人事,阿爷这麽做,不是与陛下相悖吗?」
盖嘉运摇了摇头:
「任何事情,都有明暗两面,明面上的事情是做给人看的,暗地里的事情,要靠自己去琢磨,律法是约束那些听话的人,而游离于律法之外的,都是尝到甜头的,规则之下不守规则,才是获得利益的唯一捷径,中书门下那些人,谁的手里没有几个官员的名额呢?
陛下知道也不会捅破,这便是不成文的规则,如今咱们家得蒙圣恩,正该是照应亲族的时候,否则便是数典忘宗。」
盖威嘴角一抽,你都上升到数典忘宗的高度了,我还能说什麽?
他爹离开家乡早,靠自己在西北打拼出来一番事业,如今位极人臣,免不了想在家乡父老面前风光一下,有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人这辈子混好了,最希望认可你的,其实还是亲朋好友,下属再怎麽拍你马屁,也抵不上亲戚的一句奉承话。
但是盖威总觉得,这麽干不合适啊,陛下明摆着要整顿吏治,不论是不是做给大臣们看的,都不应该在这个节骨眼上搞这些小动作。
但是呢,他爹太强势了,他怎麽劝都是白费口舌,还得挨顿训,所以也就懒得再劝了。
家中长辈,都会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家庭当中,似乎不听他的,便一定是错的,盖嘉运就是这类霸道的家主。
如果盖擎在,还能劝一劝,盖威是真不行。
「你们两个也不要总是待在家里,」刚教训完儿子,盖嘉运又盯上两个儿媳了:
「天天憋在家里不出门,那长安与凉州还有什麽区别?孩子不缺人照料,你们只管出去,多与那些勋贵们走动亲近,长安有你们的亲族,不论从前如何,自今以后,没人敢小你们,登门拜访,他们也必然是竭诚以待,关系,就是不断的叻扰才能建立起来的,出去出去...:.」
大儿媳,范阳卢,父亲卢之翰,官至临黄县尉,母亲出身京兆韦城公房,姥爷韦渐曾经是京兆府金城县令,如今年老去了秘书省。
二儿媳,南阳张,跟张去逸他们这一支还能攀上亲戚,但是比较生疏,张去逸他们家因为基哥外戚的缘故,混的比较牛逼,牛逼了,就瞧不起穷亲戚。
但是盖嘉运可不这麽想,现在混的牛逼的是我,我的儿媳出门了,必须有牌面。
大唐的贵妇交际,对丈夫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因为女人地位高,可以代替丈夫做出某些决定,所以大唐的妇人,政治属性都不低。
大儿媳卢氏做的就非常好,人家以前也经常出去交际,眼下很少出门了,是因为为数不多的那几个朋友现在不容易见面。
郭淑在皇宫,现在想见人家,要先上奏请,韦妮儿在泰陵,总不能去泰陵见面,还剩下李的妻子柳氏,但是听说李夫妻俩最近不对劲,在闹矛盾,所以也没好意思去。
至于二儿媳张氏,父亲的官职太小了,只是一个下下县的县尉,在族内都快上不了桌了,她自己不好意思攀附长安的亲族,因为能留在长安的,都很牛逼。
这对娌被盖嘉运一通教训,只能是厚着脸皮出门了。
「曾经在陛下潜邸,我认识了一个你的同族,后来在长安也经常见到,关系嘛,很一般,不过我可以带你拜访她,」大儿媳卢氏道。
张氏闻言眉:「阿嫂说的是张二娘吧?听说这个人很复杂,我还是不要见了。」
她的性格有点畏畏缩缩,也许是因为出身不好吧,觉得张二娘这种高级别外戚,自己实在不敢高攀,尤其是听说这个女人作风好像有问题,那自然更不愿意沾染了。
卢氏笑道:「让你认识她,是为了请她帮忙引见燕公(张去逸),终是同宗,你来了长安不拜谒宗族长辈,你阿爷今后在族内的日子会更难过。」
社恐的张氏听到这里,无奈的点了点头:
「好吧,阿嫂定要陪我一起,我怯生人。」
卢氏点了点头,带着对方一起前往辅兴坊的金仙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