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青山松柏(2 / 2)

加入书签

嗯,

主要是想偷学下墨家古法造纸的技术。

「这是秦国最新的宝物!」

在经历了互相试探,互相认可后,

秦君赢渠梁开始为卫鞅介绍秦国的情况。

卫鞅举起一张纸,放在日光下看着,然后提起笔,尝试着在上面写字。

墨水上去就荡漾开了一些,但终究没有散成一团。

随着卫鞅手腕摆动,一个「秦」字便被写于纸上。

「这的确是宝物!」

「有了这个,国家的文书做起来,就能够轻松很多了。」

卫鞅静静的欣赏了一会儿自己的书法,首先肯定了纸张的好处。

「不过,想推广纸张来开启民智,还没有那样的条件!」

「国君还记得我刚刚说的『霸道』吗?」

秦君想要为自己挑选人才,卫也想要为自己选择君主,

于是两人交手了三回合:

第一回见面,卫向秦君赢渠梁诉说上古帝王之道,秦君听得打哈欠。

第二回见面,卫鞅向秦君诉说夏商周贤王之道,秦君直接趴在桌案上睡觉。

回去之后,秦君还向举荐卫鞅的景监抱怨,「做事可一可二不可三,你以后不要带那个腐儒来见我了!」

景监也很无奈。

但之后卫鞅给他送上了厚礼,并且极为自信的告诉他,「放心,我这次绝对会让秦君信重我!」

景监收钱办事,于是又想办法把卫鞅塞到了秦君面前。

年轻的君主随意的躺在软席上,已经很难再对卫鞅摆出端庄的姿态了。

卫鞅也不在乎秦君的轻慢,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向秦君诉说霸王之道。

说完开头,秦君从软席爬起来坐好,

说完一半,秦君起身来到卫鞅面前。

说到最后,秦君一把握住卫鞅的手不肯放下,「先生大才啊!」

「寡人治理秦国,需要的就是您这样的人才!」

卫鞅微笑回握住秦君的手,「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也需要您这样的君主!

北秦君于是哈哈大笑,回想起前两次的相会,心里有些庆幸,好在自己没有固执的放弃接见,不然就要错失人才了!

随后,

二十一岁的秦君,就带着三十岁的卫鞅,了解起眼下的秦国,自然而然的,

便显摆起了「纸」。

而听到卫鞅的话,秦君也说:

「寡人记得。」

「你说的霸道,要求上下一心,力出一孔,才能迅速提升国力,扫平天下而尽乱世!」

「所以不能让人胡思乱想。』

卫鞅说,「所以这纸,还是先用于文书登记吧。」

至于传承先贤的智慧和故事?

那只能延迟到后面了。

毕竟死人是比不上活人的,

眼下,

一切都要为了秦国变法服务,为了秦国统一天下服务!

这是必要的牺牲!

秦君对此,倒也不怎麽反对。

因为先贤书册,

秦国的守藏室中都进行过收集,只是比不上洛邑那边丰富而已。

那些书堆在那里,只要不被人一把火烧了,也不会突然消失。

等秦国拥有了威压天下的力量,再去抄录先贤书册,用以流传,也为时未晚的嘛!

这样想着,

秦君又向卫鞅介绍起秦国的其他情况。

卫鞅静静听着,但听到「秦通西域,以为商贸」的时候,仍旧忍不住出声,「啊?」

秦国已经很西边了,

怎麽还会有「西域」?

「这是献公力排众议,所做的一项功绩!」

秦君将「西域」的事情告诉卫鞅,然后一拍脑袋,感慨着说道,「今年派人去西方寻踪问迹的日子,也快到来了!」

「寡人继位之前,认为每年派上百人去西方,既不通商,又不击敌,实在浪费!」

「但现在做了国君,发现哪里都要花费无数钱财,区区百人之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何况,

这还是献公对鬼神的承诺。

秦君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孝子,不能让父亲违背诺言。

所以只好继续去浪费一些人和钱了。

等得到了那个传说中「公子朝」的消息,再停止这样的行动,也是无妨的。

「对了,既然如此,寡人想先任你为狄道县的县令!」

「效仿吴起的故事!」

卫鞅对变法之事,胸中已经有了大概,但终究没有操持过权柄,没有实际经历。

秦君年轻气盛,已经被卫勒的「霸道」完全征服了,对着卫鞅画的变法大饼垂涎万分,却也没办法顶着群臣压力,直接任命毫无功绩的卫担任大良造,将变法一口气推广全国。

所以,

还是效仿吴起的事,

先让卫鞅执掌一地军政,让大家看看变法的效果再说!

「如果真如你所说,改进魏武卒的操练之法,培养出秦之锐士,那要验证兵锋,还可以从狄道县西出,打击义渠和羌人!『

秦君取来一份地图,对卫说道,

卫鞅说,「义渠和羌人,不过是盘踞在西方的蛮夷,本就称不上诸夏的对手,何必着急攻击他们呢?」

训练好了士卒,

完全可以拉到东边去,用三晋之人的鲜血,为其开刃!

但秦君偷偷告诉了卫,自从开拓出西域商路后,秦国从中获取的利益有多少卫鞅为此震惊了一下,然后就听秦君满怀怒火的说道,「结果上个月,义渠那边竟然劫掠了寡人特派的商队,杀人夺财!」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蛮夷了!」

「必须出重拳!」

断人财路,

就是杀人父母,

这秦君怎麽能忍呢!

而在另一边,

何博听到秦国竟然把丝绸之路的雏形弄了出来的时候,也是「啊」了一声,

充满了茫然。

这时候就跑到西域跟人卖丝绸了?

这合乎秦法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