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章 宋阁老之死(1 / 2)

加入书签

时间飞逝,稍不留神的功夫,秋天就只剩下了一个尾巴。

气温的下降,又带来了新的麻烦。

「将士们过冬的衣物,准备好了没有?」

李牧关心的问道。

军队虽然提供服装,但像棉衣这种价格高昂的资源,却是做不到每年发放。

朝廷财政好的时候,三五年发放一次。

财政陷入困境之后,那就指望了。

即便是九边前线,也只有边军精锐部队,能够保证每人一件棉衣。

更多的屯堡丶卫所部队,都是外出巡逻时轮流穿。

普通家庭,一件棉衣穿上十几二十年,更是普遍现象。

同其他地方的部队相比,常年驻扎在京师的五城兵马司,算是富裕衙门。

士卒们收入尚可,平常节省点儿,还是能够置办的。

不过来的时候正是夏天,谁也不知道会待这麽长时间,棉衣丶棉被都没有携带。

作为一名好将领,李牧肯定要把这些问题考虑上。

「千户大人,一应过冬物资都准备好了。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都按照高标准置办。

只是这麽一来,我们的经费就超出了预算,后面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车费预算是有限的,哪怕外出作战,朝廷也有明确规定。

李牧这支千户所本身就处于超编状态,加上他这个主官又不知节俭,日常超支是常态。

如果不是此前舞阳侯主政扬州时,提前预支了一年的预算,靠朝廷正常下拨的经费,根本维持不了日常开销。

「没有关系,扬州的商贸正在恢复正常。

下个月开始,我们就能够正常展开业务。

参考京中的情况,日常徵收的规费,足以维持部队的开销。

真正棘手的,还是城外那些难民。

以工代赈,进行到了尾声。

朝廷下拨的救济粮,现在是越来越少。

如果不尽快劝返,就要错过冬耕。

此时把人打发回去,以他们兜里的几个钱,大部分人都支撑不到春粮成熟。

地方官迟迟不到位,这些问题根本就没人解决!」

李牧一脸郁闷的说道。

天下一太平,大虞官僚的本性又发作了。

前面坐镇扬州的不是舞阳侯,就是徐阁老。

面对两位大佬,各级官员就没有几个敢乱来的。

因为物资拨付不及时的问题,此前南京六部,还有多名官员丢官去职。

换成李牧之后,这种震力就明显下降。

物资确实在拨付,但数量上是明显减少。

一方面是因为朝廷穷,另一方面则是有人忍不住伸了手。

「大人,地方官怕是指望不上。

扬州府被叛军祸害的不轻,州县中的乡绅也遭了灾。

想从地方上想办法,几乎没有没有任何可能。

府库空空如也,税收又收不上来,扬州府也没钱。

地方官想要做事,也只能从上面想办法。

此前抄家,朝廷确实收获了一笔巨款,可天下要用钱的地方多了。

估摸着运到京师那一刻,就已经被京中的大小衙门瓜分一空。

如果想要解决经费问题,估摸着到时候免不了卖地。

不过这些钱,一部分要上朝廷,留在地方上的怕是也不多。」

兰林杰经验丰富的说道。

作为乡绅集团中的一员,他对官场上的玩法不熟悉,但对地方情况却非常了解。

朝廷发卖土地,就是官员和士绅们的一次分赃。

什麽身份,可以买多少地,都是有潜规则的。

再好的土地,到了这里都卖不上价。

只有那些大家看不上的边角料烂地,才有可能流落出去,卖给身家富裕的商贾。

「替本官起草一份奏摺,再催促一下吏部。

不管怎麽弄,没有地方官的配合,难民安置都进行不下去。

顺便派人知会一声南直隶布政司,请示一下难民安置问题。」

李牧无奈的说道。

代理扬州事务可以,但文武之间的界限,终归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何况此时下面的州县,一样处于军管状态。

留守的军官,级别比他高的不在少数。

让人家出钱丶出粮安置难民,纯粹就是在做梦。

相对一众同僚来说,李牧的情况还算好的,起码战后扬州城的商贸迅速恢复。

哪怕距离巅峰时期,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能够提供一笔收入。

其他地方就不行,除了少数交通要道上的州县,情况略好一些外,剩下的地区都是一片白地。

大家手中是没有多少难民,但他们还有一群战俘养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