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2 / 2)

加入书签

这么想着,游健又开始卖苦。

反正他当皇帝当得不怎么开心,那么文武百官得陪着他不开心。

“行了,朕说得口干舌燥,看来你们听得也不耐烦。”游健吃了一口热茶,继续说道。

“今年天寒地冻,只适合猫冬。不会有服徭役的事儿。谁TM”差点狂飙脏话的游健将剩余的咽了回去。

“谁有病会在冬季下服徭役的圣旨?等等”

游健突然意识到不对。既然有大臣这样说,那就证明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游健顿时脸色变了。

“很好。看来是欺负朕年轻,拎不起绣春刀。”

“朕拎不起没关系,朕的锦衣卫,朕的东西厂能帮朕拎起来就成。”游健开始冷笑。

“你们最好期待朕的锦衣卫很没有用,不然,呵”

顿时文武百官纷纷作揖,表示锦衣卫煞气十足,超级有用。

“郭卿,你来说说,今年收上来多少赋税。”

赋税是统一,并不是单独指某种税收。游健刚登基之时就说了,降低农税提高商税、茶税、盐税等税收

降低农税的事儿,倒是进行得很顺利,但是提高商税,忙着抄家,倒没注意提高商税,只是从十税一变成了十税1.5。

提高了0.5成高的税,让游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现在说呢,主要就是让郭允厚这位户部尚书,好好的说说,谁提议并落实提高0.5厘的利息。

被询问的郭允厚顿时满头大汗。

“万岁爷。”郭允厚抹着冷汗回答。“是左右侍郎负责。朕自入夏到秋后,都与司农司卿郑大人一起忙碌农桑,并没有多过问改税收一事儿。”

毕竟游健已经定下章程,稳重拿捏其中的分寸,调整税收就成了。哪里想到李从心、杨景辰二人,只提高了0.5厘左右的商业税呢!

“今年总共收上来多少税收?”游健再次问。

“不足三百万两白银。”郭允厚老实回答。

“我大明偌大的版图,一年的税收居然不足三百万两白银。”游健冷笑起来。

“知道朕第一次抄江浙一带官商勾结之人的家,抄出来多少银子吗?白银几千万两,现银。银票一亿五千万两,另外黄金共计560万两。”

游健眼神冰冷的报着数,“古董字画都没有计算在内。而这仅仅是抄江浙一带部分的官员和商贾。”

而江淮一带,则比江浙一带抄家所得银两多了将近两倍。

究其原因,大概和江淮一带走私官盐有关。江淮一带的盐商,都富得流油。

江淮地区的盐商,一顿饭吃个几十万两白银的不在少数。

另外滇南地区的商贾也挺富的,虽说比不上江浙、江淮一带的商贾,但是也差不了哪儿去。

反正几百万两白银是有的,并且由于滇南地区的信仰和安南地区一样,而安南呢,最早记载是百越迁徙过去的。

所以呢,那边的古董字画,颇具地方特点。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连续三回大规模抄家,游健赚了狠狠地赚了。

如今结合今年收上来的赋税,再对比三次大规模抄家收入所得,要说这里面没有问题,只怕狗都不会相信。

毕竟赋税一年收取一次,收取的是全国范围内的税收。大明全国一年赋税不足三百万两,这是要笑死他的节奏?

越琢磨越生气的游健,杀气越发凛然。

“朕给过你们很多机会。可是你们一次次的辜负了朕的期望。”游健冷声道。

“朕今儿把话放在这里。贪污者杀无赦。”说罢,游健直接拂袖而去。

被留下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