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古今文经之争(1 / 2)

加入书签

第225章 古今文经之争

建安元年七月中旬,难得连日细雨绵绵,将闷热冲散无馀,田野间的少年为阿翁拔着蒿草,幼童在相互追逐打闹。

惹得送水来的妇人指着自家孩童一阵叫骂平原郊外前来迎接玄德公的官吏与大儒皆看到这一幕场景,禁不住抚须得意。

「康成公以为如何,与天下各地纷乱相比,此是否为仁政乎?」

头戴冠,身穿宽大袍服,高瘦须发斑白的卢植忍不住问旁边的北海大儒郑玄郑康成,而郑玄也在点头称善。

他治学多年以古文经学为主,又兼采今文经学,集两家之所长,对于从刘歆时以来百年的古丶

今经学之争早已看透,

无论是学随术变的今经学,亦或术随学立的古经学,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之争,在圣贤的典籍传记里字字查阅注解,以证明谁的言论更符合圣贤所言,谁是虚假伴称。

特别是在后边越演越烈的古丶今两家争锋中,古经学出现了杜撰伪造的圣人经典字句,有的字还是在古器物中抄录来的,就为彻底压倒今经学。

随着时间推移,从景伯公到子慎公,再到季长公时,今文经和古文经已然逐渐融洽,两派儒者的争斗也少了许多,此刻天下处于大乱之际,在人心思定下,两派渐渐有了融合之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刘备提出了「效学经典,经世致用」颇有些靠近今文经的思想,郑玄也仍然愿意以年近七旬,应卢植邀请不远千里在北海赶来平原郡探讨文经学。

「玄德推崇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典籍结合实事治理黔首百姓,既有古文经之风,也有今文经之应,舍两家缺点,而取两家之所长。」

卢植不由为刘备解释了一番。

不解释不行啊,要不是此时天下大乱,以玄德身为他卢子乾的亲传弟子,但行事作风与思想上更靠近今文经学派,还把儒者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让大家效仿先师孔子走出自己的路。

又提倡经世致用,要求儒者施行仁政治民,而此民并不单指士族和豪族以及士大夫,更包含整个天下之民。

没他在背后为弟子站台,怕早在天下掀起波澜。

如今形势逐渐明朗,又先后在北海强力度田,诛杀了不少的豪强,使玄德魔下兵锋也更盛几分,让有不同意见的儒者皆识相地闭上了嘴。

古今文经学派的儒者都不约而同对刘备态度复杂,既想随声附和,也想让他更支持一派。

偏偏刘备的态度模棱两可,要两家都按照他的想法来,看似身为海内大儒卢子乾的亲传弟子,

让古文经派感到亲近,但他的言论又同样让今文经派也觉得亲切,就在两派跨不前时,又惊奇发现刘备重用法家酷吏在各地整治。

这回好了,连儒家作风都没了,直接偏向法家了。

偏偏玄德公又是极有主见的人,想要为官为吏就得按他的方法来,两派儒者又回家查找典籍,

试图找出儒家与法家的共同点。

没办法,谁让儒家认为无论天下什麽道理都会在经书里出现,而且这种道理哪怕过了许久,也能被拿出来使用永不过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