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转籍为汉(1 / 2)
第407章 转籍为汉
这件事萧夏不再插手,而是交给了长孙晟和吴廉,组建一个安置官署,长孙晟为主官,吴廉为副官,
萧夏当然有他的想法,随着吐谷浑和党项覆灭,陇右的军事意义减弱,更倾向于经营治理,这样一来,鄯州大都督府就可以撤销了,改为陇右经略府,萧夏准备推荐长孙晟出任经略使。
所以萧夏支持长孙晟的方案,也放手让他来负责这个方案,如果处理得好,就会成为支持长孙晟出任经略使的最大政绩。
长孙晟得到晋王的支持,也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他从报名的士兵中挑选了三千四百人,迎娶了三千四百名年轻的党项女人,让他们组成了家庭,没有房子,先给每户一顶大帐。
军队开始在黄河两岸丈量土地,每户分配一百亩土地,同时开始用石块和泥土建造房屋。
吴廉则负责转籍,一万多党项百姓全部自愿转为汉民,改名换姓,登记民册。
重点是安置两千名青壮党项男子,他们都有妻儿,其中有一千四百馀户愿意从事农耕,他们也将获得土地,剩下五百多户则为牧民,他们和官府签署协议,替官府养殖牛羊。
老人和孤儿寡母则住在城内,他们也将获得郊外部分土地,种植瓜果蔬菜,平时也替官府做点零工为生。
为什麽居然有大半党项人愿意从事农耕,因为有利可图,从事农耕可以种田,闲时放羊,他们的收入是粮食加羊。
而单纯为牧民,就没有粮食收入了,大家都不傻,这里面的帐算得很清楚。
萧夏见众人都很卖力,做事也非常有章法,令他大为欣慰,索性留了一大半缴获的牛羊和物资给安置官署,又给他们留了十万石过冬粮食以及三千头骆驼。
萧夏这才率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返回河西。
至于两万多陇右军队,他们将协助长孙晟完成河源郡新汉民的安置,然后随长孙晟返回西平郡。
不得不说,长孙晟转籍这个方案非常有创意,党项鲜卑部消失了,变成了生活河源地区的汉民,经过十年的语言丶习俗等转化,他们将彻底成为汉人。
时间一晃到了九月,刘文静也抵达了长安,他和几名手下住在崇仁坊的河西进奏院内。
进奏院就是驻京办,负责联系地方和朝廷,比如各地的奏摺都是由进奏院递交给尚书省,同时将朝廷的重大事项通知各郡。
实力雄厚的大郡有自己单独的进奏院,实力弱一点的小郡,会几家合用一个进奏院。
几乎所有的进奏院都会准备客房给本郡高官进京时居住。
河西进奏院的管事叫王玫,年约三十馀岁,颇为精明能干,在薛世雄为河西总管时,他就是河西进奏院管事了。
「刘长史有所不知,迁都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不久前卑职才从洛阳回来,去看新的进奏院。」
刘文静的官方职务是晋王府长史,从四品,大家都称他为刘长史。
刘文静笑了笑道:「难道不需要各郡出钱购置?」
「不需要,这次是朝廷统一安排,朝廷设一个道的总院,然后道下面各郡有分院。」
「朝廷已经正式设道了?」
「还没有实施,但已经在筹办了,估计迁都后会正式宣布。」
刘文静取出一份奏摺,递给王玫,「这是西域战报的奏摺,王主事明天递上去吧!」
王玫犹豫一下道:「通过卑职递送比较慢,要三四天后才能得到回应,会不会耽误刘长史?」
「没问题的,这只是给你的一份,属于地方政务正常递送,我另外会直接找政事堂。」
「卑职明白了,没有别的事情,卑职不打扰了。」
王玫接过奏摺退了下去。
刘文静收拾一下,准备出门,就在这时,外面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只见王玫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刘长史,刚刚收到的河西紧急鹰信,指明给长史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