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5章 安康伯韩澈(1 / 2)

加入书签

第695章 安康伯韩澈

重山关总兵府。

韩飞端坐在书房中,正处理着军务。

牛庄已经卸任重山镇总兵官,升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目前正在京都负责中军都督府的事务,而周兰这个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则在陇西盯着西边的大月王朝。

牛庄回京,韩飞就顺理成章的升为重山镇总兵。

曾经这个跟在杨正山身边的小随从,如今也是执掌一镇兵马的总兵官,还是大安新朝的国公爷。

说起来,韩承当年肯定不会想到他们韩家也会有这样一天。

「侯爷,有朝堂调令!」

就在韩飞伏案处理军务的时候,一名亲随走进了书房,将一份文书递到韩飞的面前。

韩飞立即打开文书看了起来,朝堂的调令自然是出自兵部,具体内容则是十月初一对元良胡族开战,重山镇必须出兵西进。

当然,兵部的命令只是要求重山镇出兵,但重山镇如何出兵,如何打,兵部并没有做要求。

以前大荣有战争,视规模大小会有不同的安排,若是规模比较小,只涉及到一个边镇,那兵部只会下发一道调令,对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做出指示,至于具体战略安排,全看边镇的巡抚和总兵。

如果规模比较大,涉及到数个边镇或数个省,那朝堂就会安排一个总督。

比如当年乌托从重山镇进入辽西,朝堂就任命了一个总督。

再比如之前波及陇原三省的流寇,朝堂也任命了一个总督。

而大安新朝的很多制度都是传自大荣,但在总督任命上,大安却有不同的制度。

此次要征讨元良胡族,涉及到重山镇丶北原镇和陇北镇,自然需要一个总督来总管三镇事宜。

而这个总督不是别人,止是周兰。

现在周兰挂征北大将军衔,手持王命旗牌,总督重山丶北原丶陇北三镇兵马,总理征讨元良王庭的一切事宜。

具体战略安排自然由周兰来安排,不过现在调令应该还没有到周兰手中,重山镇这边首先收到了京都朝堂的调令。

韩飞看完兵部的调令之后,心里默默计算起来。

今天已是八月初八,十月一出兵的话,也就是说还有五十多天的准备时间。

时间很充裕,足够他调集军队和粮草。

但问题是目前重山镇无兵可用。

其实韩飞现在面对的局面很尴尬。

重山军很强,从杨正山开始积累了三十年的底蕴绝对不容小,但问题是杨承业已经将重山镇大半精兵强将都调走了。

原本的重山军已经变成了大安的禁军和皇帝亲军。

杨承业也组建了禁军十二营和亲军十二营,总计二十四万大军,不过现在的禁军和亲军只有六方,也就是之前的重山镇镇标五营和三万杨家军。

而重山镇之前有八个援兵营,而现在只剩下三个,其馀五个虽然没有被编入禁军和亲军,但却分别驻扎在方山岭附近,防备陈恒昌北上。

也就是说如今重山镇只有三个援兵营可用,虽然韩飞在接任重山镇总兵之后,已经在重建镇标五营和各参将的援兵营,但由于时间尚短,新编各营根本不堪大用。

就在韩飞准备收起兵部的调令时,这才发现在调令后面还附着一张纸条。

打开纸条,内容是杨明志将会率领两千精兵支援重山镇,让他这个总兵做好接待工作。

韩飞看着上面的字迹,很显然这是杨承业的亲笔御书。

「二爷要来?」

他文仔细看了看字条,见上面没有其他的内容之后,他这才将字条收起。

比起征讨元良王庭来,他更上心杨明志的到来。

杨明志可是杨家二爷,是杨承业这个皇帝的亲二叔,他的到来对重山镇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

韩飞想了想,立即安排起来出兵和接待杨明志的事宜来。

杨明志还未到,周兰这个征北大将军的命令就先送到了韩飞的手中。

得到周兰的命令之后,韩飞立即加快了出征的速度。

因为周兰修改了出征的日期,从十月初一改为了九月初一,原本五十天的时间变成了二十天,时间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而周兰修改出征日期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尤良王庭正在调兵,正在往陇北镇北方调兵,显然这一次元良王庭想要从陇北镇南下。

为了避免兀良王庭调集更多的兵力,周兰只能将出征日期提前。

此时她率领的北原镇镇标营就在陇西,距离陇北镇并不远。

陇西省西部,临洮府,北原镇镇标营营寨中。

周兰看着手中传来的一道道军报。

此时,周兰面对的压力很大,北面有兀良王庭的威胁,西面有大月王朝正在进攻肃州镇和庭州镇。

虽然兀良王庭短时间内不会发起进攻,大月王朝那边还有肃州镇和庭州镇的阻挡,但是她想要解决掉这一团乱麻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将军,外面有人求见!」王云巧走进营帐内,说道。

周兰随意的问道:「谁?」

「来人说是将军的侄儿。」王云巧神色有些怪异的说道。

「侄儿?」周兰愣然的抬起头来,「元辰?」

她的侄儿只有一个,那就是新任宁国公周元辰。

「不是,那人看起来二十多岁,长得还挺好看的!」王云巧道。

周兰的神色也变得怪异起来。

长得挺好看的,这是什麽鬼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