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3章 人不老,心也老了!(1 / 2)

加入书签

第693章 人不老,心也老了!

吕华戏耍了陈恒昌一番后离开了江南,他们跨越了万山岭来到了大安新朝控制的地方。

此时大安新朝和陈恒昌的地盘划分就是以方山岭为边界的,万山岭以南是陈恒昌的地盘,万山岭以北则是大安的疆土。

万山岭东部山峦此起彼伏,虽然没有险峻的高山,但地形极为复杂,而穿越万山岭的官道只有三条,这三条官道本来就是大荣南北重要通道。

如今双方以万山岭为边界,只需要将这三条官道堵死,就能将对方的大军堵在万山岭的另一侧。

当然,万山岭内还有很多小路小道,吕华他们肯定是无法走管道,而是沿着崎岖的小路跨域了万山岭。

他们所走的道路其实就是从道宫山附近进入万山岭,然后翻山越岭靠近翠霞谷。

翠霞谷本来就是官道旁边,而现在翠霞谷几乎成为了余通海的大本营,足足有五万将士驻扎在翠霞谷周围。

不过这些将士不是守护翠霞谷的,只是为了阻挡陈恒昌的大军北上。

而翠霞谷内也有一千将士守护,同时还有四位先天武者坐镇,纪甄丶牛角老人吴安酬,阳谷婆婆周青,茗山老人陆瑾四人。

这四位都是杨正山的熟人,除了纪甄外,其馀三位都是散修,以前吴安酬就在翠霞谷内驻守,后来一众先天武者离开了翠霞谷,吴安酬也就回了自己的老家牛角山。

杨家占据京都之后,杨正山亲自手信一封,又将吴安酬给请回来了。

同时杨正山还将周青和陆瑾也请来了。

吴安酬丶周青和陆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隐居在万山岭内的先天武者,所以想要请到他们三位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就是杨正山与他们有些交情,这才能将他们三位请到翠霞谷坐镇。

当年吴安酬能够驻守翠霞谷,还是杨正山安排的。

而周青和陆瑾两人还曾随军征讨过星月门,所以他们都与杨正山相熟。

有四位先天武者坐镇,还有五万将士驻扎在周围,翠霞谷和这条官道可谓是固若金汤。

至于另外两条官道,则比较靠西,一条连通江南西部区域,一条更是连通云桂和陇南,当然陇南和巴蜀之间也有官道穿过万山岭,不过那些官道就与江南没有什麽关系了。

三条官道,临近翠霞谷的这一条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杨承业才让余通海亲率五万将士驻扎在这里。

吕华逃离江南的方向也大体上是循着这条官道走的,只是他们没有直接走官道,而是翻山越岭跨越过去的。

等吕华带着千馀属下抵达翠霞谷附近的时候,早已收到消息的余通海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此起彼伏的绿海波涛中,吕华身穿黑色劲装站在一棵大树下,望着山坡对面的营地。

那片营地是大安新军的营地。

所谓的大安新军就是余通海魔下的军队,以北海水师为基础组建的新军。

虽然大安新朝已经重建了水师都督府,也设立了三海水师,但实际上自前还是只有北海水师,因为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的驻地还在陈恒昌手中。

这支新军就是为了的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其中的将士大多都是重新招募的,包含刚刚投军的青壮和武者,以及曾经的卫所兵丁,曾经的禁军将士和皇帝亲军将士。

大梁攻下京都后,不少禁军将士和皇帝亲军的将士都被打散了,现在大安新朝又将他们重新召集了起来,经过甄别选拔之后,才组建出这麽一支新军。

这支新军还处于磨合训练时期,具体有多少战斗力还不确定,但有北海水师的将土作为基础,他们只需要训练一段时间就能成为一支强军。

吕华带来的人都在他身后的山坡上,双方虽然已经碰面,但泾渭分明的驻扎在两侧的山坡上。

在吕华逃离江南之前,他就先给余通海传了信,约定在此碰面。

其实昨日他们就已经到了,却被对面的新军挡在了这里。

当然,余通海也不是没有准备,已经在山坡上给他们准备了粮食丶水和帐篷,甚至还安排了一些军医,只是不让他们继续北上而已。

余通海这麽处理也没有错,毕竟吕华身后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神阳教的教徒,这些人可不是什麽好人。

也不能用好坏来划分,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被逼无奈加入神阳教的,他们也是一群可怜人,特别是那些从云岭大山走出来的神阳教徒,他们是真的没有选择。

但是他们也修炼过续灵炼血功,也曾吸食过人血。

他们可怜,可也做过恶事。

所以在收到吕华的传信之后,余通海也很头疼该如何处理这些人。

吕华等了一天一夜,余通海终于是姗姗来迟。

只见余通海身穿一身绛紫色麒麟服,身姿挺拔从山林间飞而来。

余通海,大安一等辽海侯,水师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加授龙虎将军。

如今余通海在大安新朝可谓是位极人臣。

大安新朝有六位国公,其中曲少宫丶梁谨言和周元辰继承的都是大荣之前的爵位,如果梁谨言为平国公,其实就是之前常平侯的爵位。

而薛平的昌国公同样是继承的大荣海昌伯的爵位,表面上看薛平似乎走在了余通海前面,但是别忘了这里面还有一层姻亲关系。

至于谢林轩和韩飞,他们的位置其实来自谢渊和韩承。

谢渊和韩承是从安源城开始追随杨正山的,而谢家和韩家这麽多年一直都以杨家马首是瞻,他们代表的是早起追随杨家的将土。

余通海是从腾龙卫开始加入杨正山魔下的,论战功,论能力,其实给他一个国公之位也没有什麽问题,可惜杨正山之前定下的国公之位就六位,所以只能给他封侯了。

不过杨正山已经跟杨承业商量过,等大安新朝坐稳天下之后,还会大封功臣,到时候余通海必然能捞到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

山林之中无法骑马,所以余通海是一路走过来了。

这里距离翠霞谷还有一段距离,再加上现在余通海真的很忙,因此才来的晚了一些。

「哈哈哈~~吕大人,好久不见!」

人未至,爽朗的笑声就先传遍了山林。

「拜见大都督!」

山坡上的新军将士闻声,立即齐声拜道。

洪亮的声音在山林中阵阵回荡,听起来颇有气势。

大都督是指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官职没有改,但称号上却改变了,这是杨承业故意为之的结果。

因为大安新朝要强化六军都督府的领兵权,所以特意做出了一些形式上的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