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第262章 兰州密议(2 / 2)
这算是制度内允许的「公款吃喝」。
「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光弼,契丹人,柳城李氏出身。」
王忠嗣指着离他座位最近的一个中年人说道。这人被王忠嗣一指,连忙起身对方重勇行礼,随即坐下不说话,像是个闷葫芦一样。
方重勇也很是矜持的还礼,并未表现出惊讶。
「这位是某的贤婿方重勇,他马上要奔赴河西担任河西节度使,尔等都要以他为榜样,好好替圣人办差。」
王忠嗣又指着方重勇说道。
王忠嗣那边的武将,很多人都知道方重勇是他的女婿,但对这位马上要奔赴河西担任节度使,却不甚明了。现在听到这个「劲爆」的消息,无不感慨投胎的重要性。
一命二运三风水,人生啊,其实从投胎那一刻算起,就已经开始了。
在大唐,有人刚刚出生,就已经封王封侯。有人直到终老,都摸不到官宦的门槛。
这公平麽?
当然不公平。
可这就是人生啊!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什麽时候又有过绝对的公平呢?
众将心有戚戚,一个个都闷头吃菜。
看到气氛有些僵硬,方重勇连忙端起酒杯,挨个给王忠嗣麾下那些武将们敬酒,一点节度使的架子都没有。这下大堂内的气氛才开始热络起来,彼此间觥筹交错不在话下。
酒足饭饱后,王忠嗣命李光弼接管了金城城防,同时又拿到了天威军的鱼符,命哥舒翰带兵屯扎于兰州城外黄河岸边,这才跟方重勇二人来到兰州驿站内的一间客房密谈。
……
方重勇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然后将里面的茶叶倒入茶壶。再往茶壶里加入煮沸的水,轻轻摇晃了一下,又等了一会之后,这才将茶水倒入茶碗中,递给王忠嗣。
「这种茶,倒是未见过。」
王忠嗣微微点头,接过茶碗抿了一口说道。
「这种茶无须烹煮,只需要冲饮即可。无论是军中还是民间皆携带方便,亦可让这种散茶走入寻常人家。
也无须加入那些不必要的杂物。
铁锅炒茶,替代蒸茶;以散茶替代茶饼,以冲茶代替煮茶,将来大有可为。」
方重勇非常认真的说道。
「伱有心了。」
王忠嗣心事重重,随口应和了一句,似乎无暇关注这些芝麻大的小事。
「上次你赢吐蕃那一仗,能不能跟某详细说说情况如何?」
王忠嗣将茶碗里的茶水喝完,轻声询问道。
「岳父,是这样的。
此战能胜的主要原因,还是吐蕃人内斗太厉害了,负责战区军务的大论约束不住各东岱的军队。
要不然,想赢得这麽干脆,很难。」
方重勇将自己在来陇右的路上,就想着建立「羊皮军」作为杀招,再到后面苏毗王要内附大唐,吐蕃人准备大举进攻陇右等等,事无巨细,都跟王忠嗣说了一遍。
战略上的核心思想,便是:以战止战!
以一场小规模的完胜,让吐蕃人不敢贸然动手,为陇右地区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以此为目的来打仗。
而现在,预定目标已经完全达到。
接下来的时间,吐蕃人会认真备战,唐军也在备战,就看今年秋天动手开打的时候,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听完方重勇的介绍,哪怕王忠嗣见多识广,也被「羊皮军」和拒马桩堵归路这种骚操作给震惊到了。
拒马桩和栅栏堵归路这一招,吐蕃人早就用过,在关键地段有奇效。
但「羊皮军」的操作当真是闻所未闻,方重勇算是独创了!
「唐军对阵吐蕃,历来都充满了凶险,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像你这样赢得如此痛快的,还真是第一人。
这个河西节度使,乃是实至名归。
某也相信,凭藉你的人脉,到了河西肯定能胜任节度使之职。
你这个以战止战,确实是陇右这边最好的应对策略。陇右边军问题很大,现在若是打起来,安人军哗变的遗毒定然影响军心。」
王忠嗣一脸欣慰说道,故意不去提走私商路那件事。事实上,河西走私的烂摊子,他也不认为方重勇去了以后,可以玩出什麽花样来。这样的大窟窿,终究只是尽人事而已。
「岳父,吐蕃人的目标,就是石堡城。无论他们怎麽佯攻,都是障眼法。石堡城就是卡在吐谷浑故道上的一颗钉子,从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出兵,必经石堡城。
所以吐蕃人必将先拔之而后快,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了。到时候若是真要支援,某从河西出兵走大斗拔谷,攻吐蕃侧翼,可策应岳父用兵。」
方重勇提醒道。
「久守必失,圣人必定不满足现在的战线,不可死守城池。
你以为河西陇右边军,要如何行动才能破局?」
王忠嗣微微皱眉询问道。
「出兵攻克黄河九曲之地,并设军镇于此,便可以向圣人交差了。」
方重勇想了想,沉声说道。
听到这话,王忠嗣若有所思没吭声,还在思索利弊得失。
当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时,时任左卫大将军的杨矩(后任鄯州都督),收受吐蕃贿赂,奏准朝廷将九曲之地送于吐蕃,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吐蕃得到九曲之地后,在此屯兵牧羊,修造城池丶桥梁,并进一步向唐境渗透。
杨矩其实也不完全是收受了吐蕃人贿赂才作此决定的,也实在是因为陇右的兵力和补给线要控制九曲之地(青海丶贵南丶同德丶共和丶兴海等县)非常勉强,简单说就是吐蕃人从高原上冲下来,这里根本守不住。
占据九曲之地,就意味着攻克吐蕃半壁江山,甚至灭国的战役要提上日程,否则就是久守必失,持续被放血的局面。当时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杨矩提出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他就是懒政,包袱丢出去一了百了。
而王忠嗣所忧虑的,便是攻克九曲之地以后,要如何经营这里,又如何守住这里。
进,会极大影响国策;退,就是下一个杨矩。
到底是进还是退呢?
王忠嗣陷入沉思之中。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