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拉投资(1 / 2)
第251章 拉投资
李院士前脚刚走。
何锦堂带着一个老同事过来拜访。
对方是想拉投资,江淼听了相关条件,又回忆了一下当地的一些情况。
「我也不瞒着江总,邺城市现在的情况,是传统产业衰败,虽然有一定的资源储备,但类似于钢铁产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基本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而交通区位也不明显,虽然有殷墟遗址丶邺城遗址丶红旗渠丶太行山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可这显然还是无法拉动邺城市的整体发展。」
这一点,江淼深有同感,他老家汕美以前比邺城还差,毕竟邺城至少还有过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只是近十几年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工业被压制之后,才日子才不好过。
不过他并没有满口答应,而是详细询问了邺城的相关情况。
在高新技术产业上,邺城也是潜力不足。
布局有三个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分别是新型显示材料丶国产计算机整机丶无人机生产研发。
江淼听完之后,眉头紧皱着。
新型显示材料方面,以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目前已集聚新型显示材料产业的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18家,正加速打造全国高端显示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比如兴阳光电项目,其产品可应用于折迭屏手机等高端领域,填补了豫省在高端显示材料领域部分空白。
至于国产计算机整机,江淼心里面直接将这个产品判了死刑。
而邺城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在北关区,入驻企业四十多家,还建成了全国首个5G泛在低空测试基地,形成了从研发制造到培训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看起来还可以,但是这只是说着好听。
他之所以不看好这些产业的发展,原因就在于这些产业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比如海陆丰公司可拉动汕美丶琼州丶民勤的发展,原因是可以给当地建立短时间内的垄断性产业。
汕美的高端水产养殖丶榴槤种植;
琼州的麦克香蕉丶榴槤种植丶蕉麻产业。
民勤的仙丝大豆种植丶豆丝材料丶飞艇制造。
而邺城的这三个高新技术产业,也就名头好听,实际上,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产业布局。
不具备垄断性,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吃下整个产业的核心利益,这些产业不仅仅利润低下,还要面临全国各地的同质化产品竞争。
江淼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果没有办法给当地布局垄断性的产业,他是不会盲目去投资的。
安排几个特色农业项目,对于海陆丰公司倒是手拿把掐的事情,可仅仅是几个特色农业项目,显然没有办法带动整个地区。
毕竟中原地区的蔬菜,很难和齐鲁那边竞争,而水果品类又很难形成垄断性,可以在安阳种植的水果,在整个华北平原丶黄土高原都可以种植,很难形成绝对优势。
这不像汕美和琼州,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榴槤和香蕉只要限定区域,加上国内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可以形成垄断。
但北方的苹果丶桃李杏梨丶猕猴桃丶葡萄,属于大规模广泛种植的东西,海陆丰公司也就对猕猴桃有点想法,其他水果并没有太大兴趣。
目前可以海陆丰公司在北方当地重点开发的水果和农作物,是仙丝大豆丶仙豆大豆丶紫花苜蓿丶橡胶草丶开心果丶草莓丶番茄丶樱桃丶软枣猕猴桃。
邺城地区的林州地区,倒是可以考虑引进新技术的开心果和樱桃种植,不过这两个种植品种,海陆丰公司自己都没有拿出可以推广种植的品种。
思来想去,还是要搞工业,而且要搞高新技术产业。
江淼思考着海陆丰公司目前持有的高新技术,看看有没有适合落户邺城的技术。
海绵电池和汽车先排除。
飞艇产业也可以排除,氢气型货运飞艇考虑到安全性,只能在西部偏远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氦气型客运飞艇,海陆丰公司是计划在渭河盆地建立生产基地。
之所以选择渭河盆地,原因就在于渭河盆地的新生界地热井广泛分布氦气资源,其中渭深13井中氦气含量高达2.13%到4.14%,区内有63口井气体样品的氦气含量大于1%,最高达9.23%。
靠近氦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减少了运输的难题,方便就近加气。
这些因素导致飞艇制造没有办法在邺城落户。
突然,江淼想到了一个技术。
同样是豆丝的衍生产品,却又比较需要靠近消费市场,进行就近生产的产品。
那就是矽豆丝构件厂。
民勤集团目前在民勤本地的特种构件厂,小型构件还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运输,大型构件在附近还好说,如果是远距离,只能等以后货运飞艇出来,才可以大规模运输。
因此就近生产,成为了大型矽丝构件的比较方便的一种选择。
想到矽豆丝产品,江淼又想一件事,那就是矽豆丝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一个材料:硅藻土。
或许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不就是硅藻土吗?
这东西不是很普遍吗?
是的,这东西确实很普遍。
但如果有特殊限定条件,那硅藻土又会变得不常见。
比如限定某一种硅藻形成的硅藻土,那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要知道截止2027年,已记录的分类有效的硅藻现存物种有20987种,还有约10000种尚未发现相关分类特徵最新参考资料的硅藻物种。
综合来看,目前发现的硅藻种类大约有30000种左右,但有研究估计自然界中硅藻实际种类可能达35000种。
如此庞大硅藻种类,如果限定某一种硅藻形成的硅藻土,那该类型的硅藻土,就会变得非常稀有。
虽然生产普通矽豆丝,使用普通硅藻土就可以,一般不会有太明显的问题。
可要生产良品率比较高的特种矽豆丝制品,比如超导体水银矽纳米管丶常温蒸发碳化矽纳米管丶高硬度碳化矽纳米管丶超细镀银矽纳米管之类,就必须使用纯净度极高丶种类特定的硅藻土。
虽然可以通过从市面上采购特定产区的硅藻土,进行二次精选和提纯,但这其中的成本会提高很多。
这也是碳化矽纳米管等产品成本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而且让江淼更加感到麻烦的一点,就是其中有两个种硅藻土,一种是澳洲地区的特产,另一种是露西亚西伯利亚南部的特产,国内虽然有相类似的硅藻土,但可以开采的资源量非常少,一旦大规模生产,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这种情况,绝对不是江淼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进口成本提升,那精选和提纯之后的高纯度特种硅藻土,成本会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导致矽丝的生产成本抬高。
与其依赖进口,还不如通过人工育种技术,培育出可以定向生产特定结构硅藻土的硅藻,然后大规模进行培育。
通过培育出来的硅藻土,一开始纯度就非常高,减少了精选和提纯的难度,反正国内的饲料和相关营养素成本越来越低,养殖硅藻反而会让成本更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