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5章 商人的力量(1 / 2)

加入书签

第825章 商人的力量

火把猎猎作响,陈三闻声愕然,「长威伯?」

一骑上前,仰头,有人把火把靠近。

陈三看了一眼,「是伯爷!」

当初蒋庆之北上时曾在昌平州歇了一夜,陈三在外围见过一面,他心中欢喜,「开……」

「小旗,不得私自开城门,那是死罪!」

这是规矩,哪怕是帝王来了,陈三也得先去禀告。

今夜值守的百户官闻讯赶来,见果真是蒋庆之,便说:「还请伯爷稍待,下官这便去禀告。」

「速去!」

知州闻讯赶来,问:「不知伯爷来此何事?」

「事关大军。」蒋庆之眼中有冷意,「本伯欲进城寻人。」

知州见蒋庆之就几个人,「回头若是上面怪罪……」

夜间开城门,这事儿若是有人弹劾算谁的?

「一切后果本伯担当!」

知州点头,「开城门。」

吱呀!

城门开启的声音很大。

波尔问:「怎地不上桐油?」

孙不同说:「这是故意的。」

故意不给门轴上油,若是有谁在夜间悄然开门,那动静瞒不过守军。

蒋庆之进城,知州见他按刀而立,眼神锐利的扫过自己,心中不禁一跳,心想这是发生了何等大事,令这位最近风光的不像话的大明名帅半夜赶来。

而且连夜就要进城。

「城中粮草能支应多少人吃一日?」

蒋庆之问。

知州一怔,「大概,也许……」

特麽的!

庸官!

蒋庆之眯着眼,「令人去问,马上。」

「是。」知州知晓怕是要出大事儿了,急忙令人去问管事的官员。

没多久人回来了,「说是四五千人没事儿。」

操行!

蒋庆之咬牙,「加上大户的呢?」

这个……知州犹豫了一下。

蒋庆之拔出半截长刀,「户部出了篓子,大军断粮。若是不能马上运送粮草前去,你等大祸临头。本伯若因此斩杀几个蠢货,想来陛下只会大声叫好!」

卧槽!

「竟是如此?」知州浑身一颤,「那些大户存粮有,不过不够供给大军,远远不够!」

边上小吏说:「伯爷,咱们这是京畿,粮草多存在京师。再有,咱北边本就不富庶,若是南方兴许还好办些。」

北方因为天气和土地的原因,外加人口不少,以至于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南方漕运而来的粮食多存在京师和附近。

蒋庆之眯着眼,「城中豪商有多少人?」

知州说:「若论豪商,大概十馀人。」

「令人叫来,马上!」

蒋庆之随即去了州衙。

进了州衙,孙不同去张罗饭食,每人一大碗面条。

热气腾腾的面条,里面泡着撕成小条的牛肉乾,孙不同拿出瓷瓶,打开后,一股子香味。

「辣椒酱!」孙重楼眼前一亮。

辣椒酱和面条搅拌一下,热气激发味儿,众人胃口大开。一时间无人说话,只闻嗦面的声音。

吃完面条,蒋庆之额头有了细汗,他喝着茶水,盘算着此事的首尾。

脚步声传来,随同一起的是牢骚。

「这大半夜的,谁要见咱们?这不是折腾人吗?」

「狗曰的,怕是哪位过路的公子哥,这是想敲咱们一笔。」

「这是昌平州,能在此地做大生意的,谁在京师没几个关系?看看是谁,不妥就回去。」

「……」

十馀商人鱼贯进了大堂,几根粗大的蜡烛照的大堂内明晃晃的,上面坐着一个年轻人。目如点漆,面色沉凝,正冷冷看着众人。

「本伯蒋庆之!」

瞬间十馀商人的怒火不翼而飞。

「见过伯爷!」

蒋庆之左手搁在高几上,淡淡的道:「谁能弄到粮草?」

「呃!」商人们面面相觑。

「粮草?敢问伯爷,多少粮草?」有人问。

「数万人马食用一日的粮草。」

「数万人马,是大军……」说话的商人捂着自己的嘴,震惊的看着蒋庆之。

十馀商人沉默了。

这些人知晓,大军中怕是出了问题。

或是朝中出了问题,以至于大军缺粮。

「伯爷,不是小人推脱,若是数千人还好,数万人……小人哪有这个本事。」

「是啊!」

「这就算是户部吕尚书亲临,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七嘴八舌中,商人们都放松了下来,颇有些黄鹤楼上看翻船的超然。

孙不同怒道:「肃静!」

商人们安静了下来。

蒋庆之拿出药烟点燃,淡淡的道:「新政之事你等想来知晓些。」

商人们点头,有人说:「最近到处都在说。」

「新政首要在钱粮。如何弄到钱粮?」蒋庆之抽了口药烟,「地里不会平白长庄稼,钱粮也不会平白从天而降。」

众人不知他说这个作甚,都低着头。

「南方为何富庶?其一是物产,土地肥沃,产出颇丰。其次,南方走私出海的商人不少,藉此发达的也不少。」

十馀商人都在低头笑。

「本伯知晓有人在走私草原,此次俺答大败,本伯已令九边严查此事,但凡有人走私草原,只管杀。缴获的货物,一半归于九边。」

商人们浑身一震。

北方豪商走私草原的历史很悠久,随着大明国势衰微,走私的风潮反而越演越烈。

缴获的货物一半归于九边,那些将领会如狼似虎的把手下赶出去巡查。

走私,怕是难了。

「发财,就该正大光明的发。」蒋庆之缓缓说:「北方有矿产,但一时间难以变为钱粮。」

要想开发北方的矿产资源,还得要工业同步跟进发展,否则你把煤铁挖出来谁用?

「伯爷,粮食之事……」知州在边上忍不住试探。他知晓一旦大军哗变,距离不远的昌平州躲不过。他这位知州到时候是殉国,还是特麽的请降?

乱军杀红了眼,哪怕是请降都难逃一死。

商人们抬头,偷瞥了蒋庆之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