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新任侍中(2 / 2)

加入书签

中军是二月离开皖城左近的,不过两月多的时间,一座坞堡就修筑在了潜口处。

皖城边有皖水,皖水直直向南,在潜口处转折向东,再行数十里在皖口处注入大江。修筑潜口坞,也是曹睿在淮南时,与大臣们议定的结果。

司马芝此时正站在潜口坞的外面,左右打量着这个坞堡。

孙权在建安年间,还是一直居住在淮南-广陵对面的建业。

但自从吴蜀夷陵之战,孙权将指挥中心向西丶向荆州转移之后,又在武昌称吴王,待在武昌的时间就越来越多了。

以往出使吴国,都是要从合肥到濡须丶再过江去建业的。

现在再出使,路线却变成了从寿春到皖城,再从潜口丶皖口过江。

镇南将军贾逵引着司马芝,一同在坞堡内四处参观着。

司马芝问道:「梁道兄,数月之间筑此城池,属实令在下钦佩不已。」

贾逵笑道:「子华,我不过是在此做工而已,真正定策的陛下与司空等人,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

司马芝笑道:「梁道兄还是这般谦让。」

酒宴早已摆好。潜口坞并不大,贾逵也是平日居于皖城,只不过是今日来潜口坞视察罢了。

两人边吃边聊,司马懿与贾逵的私谊不错,二人曾共事许久,司马芝这是又借到兄长的面子了。

司马芝简略的将洛中发生的几个大事丶讲给了贾逵之后,随即问道:「梁道兄,我即将过江去武昌,不知梁道兄有什麽可以教我的?」

贾逵反问道:「子华,陛下是如何嘱咐你的?」

司马芝道:「无非就是让孙权低头,连带着将聘礼送给孙权。」

「聘礼?」贾逵不解。

司马芝说道:「孙权之女孙鲁班,在皖口被曹泰获了,献于陛下后被收入宫中。」

贾逵并不意外:「若是这般的话,就更应当注重名份之事了,要提防孙权拿此事作为引子,连带着让陛下不快。」

司马芝点头:「梁道兄放心,我不会落下这般口实的。」

贾逵缓缓说道:「既然陛下没有提及,我倒是有一事,要子华帮我去做,或者说是帮我看看。」

「何事?」司马芝问道。

贾逵说道:「其实还是年初那场大战带来的后续之事,事关吴国的权利架构。」

「按照之前的分派,孙权是将荆州牧许给了陆逊,然后让陆逊在最西边的夷陵丶现在也叫西陵,在那边防着蜀国。」

「但是除了陆逊之外,朱桓死了丶潘璋也死了。现在吴国的官场与领军之人有无变动,以及吴郡陆氏现在怎麽样了,这些都可以查一查。」

司马芝在心中暗暗叫苦。

按照兄长司马懿对自己的暗示,将陛下的话说给孙权丶再活着回来,就是大功一件。遇到什麽差错,推到孙权身上就行。

孙权不配合丶不礼貌丶口出狂言丶因此动怒,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他是敌人!

但贾逵这番分配,属实让司马芝不知如何去做。

见司马芝为难,贾逵笑道:「子华勿要担忧,此事并不强求。若是孙权问起你从何处来,大可将皖城丶潜口丶皖口这一地的情况,讲与孙权听听。」

司马芝只顾点头,心中却将贾逵的提议否了。

他才不会找这般不痛快。

……

洛阳,北宫。

曹睿领着三名侍中,破天荒的来到了中书省的值房内。

孙资丶刘放二人的桌案上,堆放着一迭又一迭内外的文件,吏员穿梭其中,颇有些机要中心的感觉。

两人都在认真看着文书。路过的吏员也得了眼神,不敢作声,是刘放第一个发现了皇帝到来的。

刘放轻咳一声,孙资才反应过来,二人一同站起身来。

刘放身为中书监,是中书省内职位最高的官员,随即说道:「陛下今日亲至中书省,臣不胜惶恐。」

曹睿笑着摆了摆手:「刘卿惶恐什麽?朕今日闲来无事,走到这边看上一看。」

刘放行礼后,站到了皇帝的旁边:「不知陛下有什麽要了解一二的?臣来为陛下讲解。」

曹睿直接说道:「平日里,刘中书和孙中书是如何管理校事府的?」

刘放闻言转头看了孙资一眼,孙资拱手说道:「回陛下,校事府的职司是由臣来负责的,刘中书也只是与臣一同审查而已。」

曹睿点头:「朕看中书省的事情如此之多,孙中书能顾得上校事府吗?」

邺城死了校事,孙资知道的时间恐怕也就比王朗晚几日而已。加之王朗已经回洛阳,孙资也大约猜度到了皇帝的意思。

孙资叹了口气,右手向自己桌案上堆放成山的文件指了下:「如陛下所见,臣每日在案牍之中,校事之事比起朝中大事往往没那麽重要,臣其实也有些顾不及的时候。」

曹睿笑着看向孙资说道:「若是孙中书顾不及的话,将校事府从中书的职责中分出可好?」(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