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3章 监护诸军(2 / 2)

加入书签

司马懿总结道:「先帝常至许昌,而且是经常久驻。」

曹睿看向董昭:「董公是从这里来论的吗?朕到了许昌,难道就能将淮南之事顾得过来吗?」

董昭答道:「若是论对东吴战事,许昌自然是比洛阳好太多的。」

「先帝征吴之前,就常驻跸许昌丶集结诸军而后进发淮南。」

「其一,许昌离东吴更近,水利更佳」

「洛阳四塞之地,若从洛阳出兵,行经黄河,由荥阳水门转入蒗荡渠,经蒗荡渠顺流而下入颍水,循颍浮淮而至寿春。」

「而许昌漕运便利更佳,东北临洧水丶西南临潩水,可直接入颍水后丶顺流而下至淮水。」

「其二,许昌乃是后勤枢纽,比谯县更佳。」

「自建安元年丶许昌开设屯田后,积谷许都,以制四方,此乃国家定制。」

「且许昌亦有武库,与洛阳武库呼应丶号为别库。」

说着说着,董昭指向司马懿:「昔日先帝征吴之时,常令司空居于许昌总理后方之事。」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曹睿颔首,轻声说道:「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司马懿点头示意,可心中依旧不解。这是昔日先帝下给自己的诏书,陛下即位都多久了?怎麽还能记得这麽清楚呢?

董昭继续道:「其三,陛下去岁征蜀丶得汉中而还,有大将军都督关西丶全然无忧矣!」

「中军不必备蜀,则可以尽数向吴!中军居许昌丶可以控荆丶扬二州!」

曹睿当然知晓董昭的意思。

不新设都督是合自己心意的,移驾许昌自己也能同意。

从地理丶后勤丶军略上也样样合理。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该用什麽样的理由说服众臣呢?

就为了不设都督?

洛阳远,许昌也没近到哪里去!

洛阳到许昌三百里,许昌到寿春九百里。节约四分之一的路程,这个说服力是不够的。

此刻,徐庶丶裴潜两名侍中已经到了。华歆丶陈群两人应还在路上。

曹睿从众臣子的眼神里,看到的都是不解之意。

大司马曹休病重,应该选个继任。怎麽你们二人这样说着,就变成要移驾许昌了?还有要在许昌常驻的架势?

为解众人疑惑,曹睿问向董昭:「董公,朕有一问。许昌并不比洛阳近多少。」

「若朕去了许昌,还不是要选人在扬州镇守吗?都督与否,有何差异?」

董昭正色道:「当然有差!」

「既然陛下在扬州不欲攻丶只欲守。合肥丶皖口这两处,哪一处是东吴短期能够攻下的?」

「各自谨守也就够了!居于许昌,遣一大臣往彼处调度,足以应对东吴了。前年战后,东吴损兵折将,哪还有馀力进犯?」

「况且,陛下不是要惩戒东吴吗?」

「臣以为,陛下可以至许昌筹备半载一载,然后攻取濡须丶尽得长江以北!」

曹睿长叹一声,感慨道:「朕得董公襄助,何其幸也?」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华歆丶陈群二人也已来到书房。司马懿作为三公之末的司空,小声与两人交待了一番。

曹睿看着华丶陈二人震惊的神情,说道:「方才朕与诸卿也议论了许多。大司马病重,朕当即刻遣使慰问。」

「卢侍中。」曹睿看向安静坐着的卢毓:「卢卿为朕使节,带上两名御医丶即刻随曹弃一同急速回返寿春,代朕慰问大司马病情。」

「朕亦会在洛阳遣人祭神,为大司马祈福。」

卢毓起身应道:「谨遵陛下旨意。」

纵然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曹休命不久矣,甚至此时已经都可能离世了。

但毕竟曹弃带来的是病讯丶而非丧讯。朝廷欲要应对,也只能遣使慰问,而非吊丧。

卢毓是个明事理丶懂世故的。若情况有变,曹睿相信他会将事情应对的圆满。

曹睿从桌案后起身,扫视堂中众人:「方才朕与董公议论的这些事情,诸卿也都听到了。」

「大司马病重,扬州诸军无人节制。朕意欲选一重臣持节前往寿春丶暂监扬州诸军事,为朕守住扬州。」

『守住』扬州,曹睿之语倒也没错。

虽然曹睿认为,至少两丶三年之内,孙权是无力大举进犯的。但扬州毕竟临敌,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即使自己是要去许昌丶是想惩戒孙权的,此刻还是要从朝廷派人去寿春。

非如此,不足以显示朝廷对于扬州诸军的掌控。

听闻皇帝词语,堂中除了不可能得到此任的四名侍中丶以及右监王昶之外,其馀众人尽皆有些紧张。

前将军满宠坐在椅子上,屁股微微向前挪了一挪。满宠心想,若论淮南军事,谁还能比自己更熟呢?

加上自己又在西阁任了一年多,陛下自是信重无比。

曹睿绕过桌案,没看满宠半分。在众人的注视下丶直直走向了司徒陈群。

「先帝以陈公为朕辅臣,而后镇荆州两载丶入朝为司徒一载,实乃朕的股肱腹心之人。」

「陈公可愿再助朕一臂之力?去寿春替朕监护诸军?最多一载,朕必亲率大军进至寿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