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6 章 专家(1 / 2)

加入书签

门很快就开了,黄老板先走了进来,他身后是洪师傅。两个保镖都站在门口守着,没跟进来。

病床上的患者看到黄老板,立刻要坐起来。黄老板紧走几步,把他按回床上,说:“躺着别动,上次见你还挺好的,岳先生你最近是累着了吧?”

“可能吧,从年初身体就不太好。”岳先生说话没什么力气,但还是把病房里的几位大夫给黄老板做了下介绍。

黄老板听说这些大夫是来给岳先生会诊的,也客气了几分,示意大家不用管他。

黄老板说的是普通话,但不标准,有粤语口音,病房里的几位大夫勉强能听明白。他们也猜出来,这个人很可能是参加招商会的老板。

不过这些事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罗裳和季常明还有好几个疑难患者要看,不可能在这个病房里耽误时间,自然也不怎么关心这些事。

所以黄老板往旁边让开之后,罗裳和季常明就继续给老岳诊断。

“岳先生,平时喝水怎么样?小便次数多吗,什么颜色?”罗裳开口问道。

“水我经常喝,喝完很快就得如厕,我感觉我喝下去的水身体都没有吸收,喝完就排出去了,渴还是渴的。”

老岳儿子在旁边补充道:“我爸一晚上要起来三五次吧,小便色白。”小岳说话比较标准,大家都听得很明白。

罗裳点了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低声跟季常明商量了几句,才道:“我跟季大夫商量了一下,岳先生就是少阴寒化证,也相当于你们常听说的肾阳虚。”

“他说得没错,他喝下去的水身体确实没有吸收多少,大都浪费掉了。因为阳气虚衰,无法蒸化水液,喝下去的很多水分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得到汽化再输布到全身。”

“所以说,他的身体就像一个水的通道,水喝下去有很多又流掉了。这也是他小便频数的原因。”

岳先生父子在罗裳来之前,就听几位西医介绍过她,知道她是名医弟子,年纪轻轻,在青州市中医界的名气就很大了。所以罗裳说话时,他们听得都挺认真,并没有因为她年轻就不把她当回事。

黄老板听着罗裳流畅地给老岳讲明病因,心里的惊讶溢于言表。他刚进来时,也看到了罗裳,但他以为这位年轻女大夫是打下手的。现在看来,竟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洪师傅对这趟医院之行并不热衷,但黄老板待他不薄,最近又刚出了点意外,他就跟来了。

这时他对罗裳也产生了几分兴趣,在旁边默默地打量着她。这一打量,他就发现了一些不同于他人的地方。

长相如何,他并不怎么关注,但他感觉,这位女大夫身上应该带着功夫。

她的眼神也很有深度,他暗暗观察着这姑娘的面相,试图看出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但他看了一会儿,竟意外发现,他看不透这个年轻女大夫,看不清她的过去也看不到她的未来……

这种情况很少见,以前也发生过,但

次数并不多。

洪师傅:……

此时他竟觉得,这一趟青州之行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

罗裳眼角余光注意到黄老板和洪师傅都在打量她,但她平时受到的审视很多,已经习惯了,所以她没管,又跟老岳说:“你这种病不可能自愈,必须得做系统治疗。”

“不过这也不是疑难杂症,只是我开的药方中含有生附子,附子有毒副作用,我们在使用时会控制剂量,熬药时也会注意方式方法,合理使用的话,患者出意外的比例极低,这个你能否接受?”

老岳迟疑片刻,并没有马上答应,他不懂这些,一听有毒副作用,就有点怕。

黄老板一直在旁边听着,听到这里,他便告诉老岳:“岳先生,附子要先熬的,我以前也用过,一次不用太多没什么事。”

黄老板在港岛生活,那边中医比较多见,所以他对中医药有所了解。他说的话老岳倒是能听进去,老岳就下了决心,告诉罗裳:“那就给我开药吧,我先试试。”

罗裳点了点头,示意季常明开药方。因为这个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他们俩打算分步骤给他调理,第一步就是给他调理少阴寒化证的问题。

开完药后,季常明又嘱咐了几句,就带着罗裳去了另一个病房。

他们一走,那两位西医大夫也走了,小岳拿着药方去抓药,一时间,病房里就只剩下老岳和黄老板一行人。

黄老板马上问道:“岳先生,那个女大夫是什么来路,你为什么这么愿意听她的?”

“听说是世家传人,我知道得不太详细,只知道她治病很厉害,跟四院和长荣医院都有合作,治好过不少大病。”

“据说她还会针刺麻醉术,我听人说有个做剖腹产的产妇不能用麻药,就是她用针刺麻醉来处理的。”

黄老板惊呆了,这样也行?

他长年在港岛生活,那边中医不少,有的中医水平很高,但他从未听说过哪位中医会用针刺麻醉的手段。

像他这种富人都很重视健康,听说哪里有名医,都会想办法跟对方交好。现在误打误撞碰上一位,他当然要打听明白。

等他带着洪师傅一行人离开医院时,已经弄清了罗裳的诊所地址。

罗裳接下来看的患者是位心脏病人,他在住院期间,感觉到有气从小腹往上冲,直冲到咽喉,感觉到像要死了一样,很痛苦。

因为症状复杂,这才找上罗裳。

诊完脉后,罗裳很快就弄清了病因。患者就是心脏病伴奔豚。

奔豚本就多见于心脏病患者,是心脏病人常见的一种并发证。这个患者原来就有冠心病,出现这种状况并不难确诊。

罗裳很快给他开好了药,等她离开四院时,已经是四点十分了。

赶上下班和放学的点,路上自行车特别多,放学回家的学生还调皮,骑个自行车能弄出许多花样。罗裳怕跟这些小孩撞上,骑得并不快。

等她赶回山河路诊所时,还剩十

五分钟就到五点了。

看到她回来,崔凤山松了口气,说:“你可算回来了,刚才有人打电话过来,说五点准时来采访你。”

罗裳匆忙拿毛巾擦了擦脸,“别提了,路过两个学校,全都在放学。现在小孩太野了,校门一打开,都像野马脱僵一样往外跑,路上全是人。”

她刚坐下不一会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就从门外走了进来。罗裳记得这人大概半个月前来过。

这个点,她放出去的号都已经看完了,崔凤山只剩三个号,罗裳就问这女孩:“你来是要复诊吗?”

女孩面带迟疑地道:“也不算吧?”

“不复诊,那是有什么问题吗?”罗裳还记得,这个女孩气血比较弱,与先天禀赋有一部分关系。

她正想再问问这女孩到底是什么问题,这时街道办事处的姚姐笑呵呵地走了进来,她身后还跟着三个男人。

姚姐进来就道:“罗大夫,这两位是青州商报的记者。他们昨天就给街道办事处打过电话,跟我们交代过,今天想来采访你。”

这时旁边那位三十多岁的男人笑道:“我就不用介绍了,我是第二次来了。我是招商局的王明,罗大夫,今天又来打扰你了。”

“王科长客气了。”不等罗裳吩咐,于航早给这些人拿好了椅子,请他们坐下。

诊室里还有三个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另一位就是刚过来的年轻小姑娘。

王科长主动把另外两个男人给罗裳介绍了一下,那位年长些的就是青州商报派过来的记者汪晨。另一个年轻一点的,是汪晨的助手。

听到汪晨这个名字的时候,罗裳心中暗暗惊讶,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个人。

她对这个名字不算很熟,但有印象。

现在很多人家都订报纸,罗家也不例外,他们家订了好几份报纸,其中就有青州商报。

罗裳有空时也会翻翻,看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和时政新闻。她看过几篇作者署名为汪晨的新闻,看得出这个记者是用心在做新闻。

这时汪晨已经伸出手,罗裳站了起来,客气地跟他握了握,“汪记者,没想到采访人是你,我之前看过你写的几篇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