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2 / 2)
“我和你不一样,你家里的女孩子都宜子孙,生孩子容易,我们家的女孩子容易难产,我娘就是难产过世的,我家里的姑姑和姐姐嫁出去了八个,已经难产死去了一半了,我是真的不敢生……你说我嫁人的条件就是自己不生让小妾生,能行吗?”
闺蜜犹豫着说道:“你爹对你挺不错的,也许能帮你选个同意的夫君?”
“洪武之后,女官制度开始衰退,建文和永乐时期还有女官,等堡宗时期,已经基本看不见女官的记载了。”
“咱就知道是堡宗那个爱给太监当孝子的不肖子孙开的坏头!”朱元璋骂道。
“明太祖时期,女官的人选主要来自于江南富庶之地,主要是这些地方的识字率和就学率较高,家中女孩的地位也比较高,家里愿意教导女儿读书识字。”
“当然,这也导致了江南地区的科举非常卷,据说在江南地区能够考上举人的,学识程度已经相当于少数地区进士,也因为教育不公平这个原因,明朝的进士还分为了南北榜,分地区录取进士。”
【别说明朝,现代江南地区都格外卷】
【就是不知道明朝有没有高考移民了】
【人家看的是祖籍,移民也没用啊!倒是如果爹和爷爷当的官足够大,可以占用京城的考试名额】
“说起科举制度,就不得不说古代的官职制度了。”
“不知道是不是六这个数字格外吉利,古代的女官是六局,朝堂则是六部,明朝也是如此。”
“作为农民出身的
皇帝,朱元璋是看不惯别人不干活白拿工资的情况的,所以他设立的官职制度并没有宋代那种级别和任职分开的情况。”
“在明朝,你当什么级别的官,就拿什么级别的工资,所有的工作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待遇。”
“只有封了爵位的勋贵和被赏赐了虚爵的皇后妃嫔的娘家,也就是老朱的兄弟们和女人们家里才能不干活拿钱。”
“明朝的六部也参考了唐朝,设置了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开八股取士,另外也有翰林院、御史台等机构的存在。”
“一开始的时候,明朝也设立了中书丞相,但是朱元璋对于皇权的分权是非常警惕的,作为勤政程度能够和始皇相媲美,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干活,干到半夜才去休息的肝王,朱元璋觉得丞相这个职位完全没有必要,借着清洗朝堂的机会,直接废掉了丞相这一职位。”
“但是朱元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子孙比较废物,他们身体不行,干不了他们长时间的活,能力不行,当不了所有工作的决断人,心态更不行,受不了不能享受的生活,但是太祖规定了不能有丞相怎么办?于是他们设立了内阁。”
“至此,明朝是没有以前朝代的左右丞相了,他们采用了多相制度,内阁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都能算作丞相。”
朱元璋听闻,再次眼前一黑:这些不肖子孙!
“不过明朝内阁有个默认的潜规则,说是非进士不如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在明朝,进士分为一甲、二甲和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是免试进入翰林,二甲称为进士,通过翰林院庶吉士考试可以进入翰林,三甲人数最多,被称为同进士,是没有资格进入翰林的。”
“根据现代人统计,明朝二甲一般一次只有不到一百人,三年一次,也就是说,要在全大明考到前一百,才有机会进入内阁称为丞相。”
“从这一方面来看,明朝内阁的丞相人选都是智商非常厉害、情商至少也够用的人,这些人管理大明,别的不说,至少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内阁和朝廷修修补补,皇帝就是几l十年不上朝还沉迷各种奢侈享受,明朝这艘大船也不会沉。”
“如果不是明朝末年遭遇了小冰河时期,各种天灾频发,各地都连年签收,北方游牧民族又因为小冰河时期变冷而全方位南下,明朝搞不好还能多撑不少年,最后也搞出个君主立宪制度来。”
“毕竟明朝这种科举选拔、内阁多相、党争厉害、小资产阶级萌芽、嫡长子继承制皇帝没啥用的朝廷,简直是君主立宪的天选国家啊!”
朱元璋不仅不能理解,而且不能接受:你说什么君主立宪?那和我们被架空了有什么区别?!
“除了内阁制度之外,明朝还讲究‘重典治吏’,也就是对官员格外严格,当然这只是初期君主权力较大时能够达成的,等中晚期,皇帝对于官员也很难达成非常有效的重拳出击了。”
“不过明朝中晚期也有个头铁娃,是那种放在论坛上能让人争论一下他和于谦究竟谁更厉害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头铁到搞出来一个考成制。”
“这里提示一下,上一个想要搞官员考核的范仲淹和王安石最后都被罢相,也就是宋朝不杀士大夫,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还搞出考成法改革,也着实是头铁。”
朱元璋感兴趣了起来:“这张居正想要怎么改?”
“当然,张居正也没有因为变法而死,也就是差点被皇帝开棺鞭尸了而已,但是最后不也没开成鞭成吗?”
朱元璋:等等,这是我某代孙子干的?
张居正:???看向三头身小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