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1 / 2)

加入书签

没学,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也说得过去。结果也不是,没有,家里父母就是普通工人。

那就更令人费解了。

现在林亦寒还说之前改进制退器的灵感是她给的,这不是扯吗?

大家就笑笑,觉得林亦寒就是照顾人,给她说好话,但说真的,是骡子还是马,可不是靠嘴上说的。

林亦寒知道他们不相信,也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反而抱着一点看热闹的心思,道:“等着吧,你们以后就知道了。”迟早让你们感受一下我当初受到的震惊。

他好像比孟秋自己还相信她一样,孟秋不由脸红。

大家都忙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打个招呼就各自忙去了。

孟秋跟在林亦寒身边,他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给她介绍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以及每个人的分工、大概的进展。

“像制退器、助退器、消焰器、消音器等等都归属于辅助装置项目组,我们组就是辅助装置组下面一个小组,负责制退器的。”

“上次你提醒我了,后来我们重新调整了制退器的内部结构,目前能量效率能达到33%,冲量效率能达到28%,较之前,都有几个点的提升。”

“不过这还不够,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将这两个效率至少提高到35%……”

孟秋跟了林亦寒几天,发现他真是太谦虚了。

他当时还说他就是个普通人。

可是,这个小组就是他负责的,而且小组里的成员们,每个人都很优秀。

他们经常会开组会,总结进展,调整方向,孟秋得以旁听。

每次组会讨论,就是一场头脑风暴。他们从这个点讨论到那个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每个人的专业不一样,但当别人说起自己专业上的内容时,他们并不会听不懂,相反还能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

组会的充实程度是稍微走个神,就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而且,制退器她在系统实验室里也制造过,她观察过了,他们使用的设备器材远不如系统实验室里的,但是他们用这样的设备器材,却做出了效率更高、性能更优的制退器。

显然靠得是他们自己的能力。

和他们相比,即便她有更先进的设备、更优良的材料,也像一个草台班子。

孟秋受到了打击,看林亦寒的眼神充满怀疑。

还说是普通人,如果他们都是普通人,那她是什么?

弱鸡吗?可恶!

研究所离家属院有段距离,所里有食堂,研究人员有伙食补贴,自从上班之后,孟秋中午一般都在食堂吃,只有晚上才在家里吃饭。

饭桌上,见她情绪低落,季屿低声问道:“最近工作怎么样?遇到困难了吗?”

“挺好的。”孟秋回道。

季屿看她无精打采的样子,心说,这还叫挺好的?

他给她夹了一筷子菜,佯装落寞:“有了新朋友、新同事,所以有事都不和二哥说了吗?”

她果然上当:“我不是,我没有……”

季屿继续眼神受伤地看着她。

孟秋深沉地叹了一口气,“唉!二哥我不是不跟你说,就是……你知道坐井观天吗?井里的青蛙只有出来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我现在就像一只刚从井里蹦出来的青蛙一样。”

她是不好意思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