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8(1 / 1)

加入书签

治理好、没有延续皇阿玛的大部分政策有关,跟那些狗屁倒灶的瞎编扯的现代故事根本不搭噶。  “您吃了饭就好好休息吧,没什么大事的。”乾隆仔细想了想,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皇阿玛不给他面子当众斥责他,总不能还拐回来把他给废了。  只是,要看皇阿玛和皇玛法的面子,都到了边边上的那些老皇族是该照顾照顾了。  乾隆纠结的一点是,八叔九叔他们的后代,是照顾呢还是继续打压呢。  *  “这是乾隆年间的连发火铳?”  王老师抚摸着光滑冰凉的铁质火铳,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有自豪,还有无限惋惜:“这种款式的火铳,已经无限接近现代的火器了,当年的清廷不是没有先进武器啊,那些八旗子弟---腐败得太厉害了。它不是从外面被打烂的,是先从内里坏的。”  高江水就没有这样的感伤了,他看完当时工部的造船图纸和战车图纸,激动地召唤老王:“你快看看,那时就有这么先进的大船了。”  王老师看了两张图纸,不在意道:“根据历史记载,永乐年间造出来的大船都这样的,清朝完全没有进步。”  高江水说道:“你说的只是我们现在的研究,没有充足的证据,但是这么多详细的图纸就不一样了,有了它们就可以证明,我们的历史上也有很多比西方科学家不差的人物,我们华族不是现在国际上共识的那种爱面子爱当看客的形象。我们是一个智慧和勤劳兼具的民族。”  王老师接着看底下的图纸,笑道:“你说得对,这些在当时堪称科技前沿的东西,现在也只有这样的作用了。”第211章 假牙  高江水道:“那我一会儿给小森打电话,看他能不能从清朝拿来一些等比例模具。”  “行,”王老师答应得漫不经心,突然惊喜地站起身,“老高,你看看这是什么。”  他们看的是清朝一种自动灌溉工具,其构造之精密结构之宏大,完全超出现代人的想像,可以说这个灌溉工具已经把力学充分运用到了巅峰。  和现代工具所差的,仅仅是驱动而已。  那是另一个领域的高峰,只是它被蒸汽和电打败了。  王老师也不等高江水跟许森联系了,当下拨通了许森的视频通话,将图纸给许森看了看,希望他能带回来一个等比例模型。  许森现在就是个大包大揽小孩儿,王老师给他看的这个模型他昨天在人家工部还见过,一个官员一直往他手里塞,是他当时的包装不下了才没有要。  许森可不是客气人,去到人家位面,便是路边的一个稻草他也要的,挂了王老师的电话,就下楼去库房找书包。  他们的库房很大,本来没有多少东西的,但奈何有很多喜欢往家里搂东西的皇帝,现在已经基本上满了。  大书包这样的存货,在许森的印象中是有的。  许森在库房翻了半天,还真翻出来两个,本来想一个给禛叔,可又想起他们携带东西重量限制就又放了下来,找出来一个小的。  “森森,吃饭了,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许森背着一个大书包,前面挎着一个小书包,出门时正好与一个大高个走了个迎面:“璋叔。”  是抱着几个摞在一起的纸箱子的朱元璋,朱元璋风尘仆仆,自从开始大货生意之后,他就常是走路带风风尘仆仆的样子。  “您这是又带了什么来?”许森停下来帮朱元璋抬纸箱子。  朱元璋弯腰进门,笑道:“好东西。”  进来之后找了一个空地,就把纸箱子放上去,打开拿出来一瓶罐头给许森:“临期的罐头,三折批发,什么口味的都有,你看看想吃什么。”  许森:叔叔们好像是刚从饥饿年代走过的人,遇到打折销售的食品就要买,反季节保暖衣也是他们购买的重点。  尽管前不久才从顾老那里换了军中的保暖衣物,尽管他们并不是缺钱的人,但这个个性特点还是没有改。  许森无奈地拿出来一瓶黄桃罐头,看品相是很不错的,能吃,“可是璋叔你买这么多,咱们这么多人也得吃一段时间啊。”  让他送到明朝他是不干了。  这些天整日当搬运工。  朱元璋站起来,高大的身影遮住从高高窗口照进来的橘红色光芒,伸手在许森的脑袋上揉了一下,“包装这么好,慢慢吃。”  许森跟着朱元璋走出去:“璋叔,你买的本就是临期的,过期了吃这些不好的。”  朱元璋哈哈笑道:“这有什么不好的,拉不了肚子。”  想当年他小时候,就算能有一瓶开盖放了十几天的罐头吃,他哥他姐也不用饿死了。  马秀英在外面整理两盆盆栽,听到声音转身,看着走过来的朱元璋喝许森,笑道:“现在和咱们那时候不一样,你的观念得变。”  好的咱们又不是吃不起。  朱元璋的大嗓门爽朗道:“咱在明朝是变了,因为民间根本买不到这样的好东西嘛,现在还是不变了,等我习惯个几年再改变。”  说着把他虎口一捏打开的罐头递到自家皇后面前:“妹子,你先吃。”  马秀英用他另一只手里拿着的塑料小叉叉着吃了一小块,笑着还给了他,对许森道:“别跟他一般见识。”  许森摇摇头,不见识。  朱元璋可能是被今天用超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罐头刺激到了,和许森并行环着他的肩膀,还不耽误一边吃一边说:“森森啊,你是不知道咱们以前一亩地能打出来的粮食产量,三石就是高产。三石是多少斤你知道不知道?”  一副考校小孩子的样子。  许森点头说道:“知道。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按照秦汉时的计量,还会更少一点。”  朱元璋又吃了一块罐头,语气里充满浓浓的感慨:“但是我们那时候一亩地能收三石麦子,那就是照顾得非常好的肥田,还要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大丰年。三石啊,不到四百斤,还不如去年咱们到你明表哥家听说的一亩地打出来的零头。”  如果这种消息只是从现在的电视或手机端获得的,朱元璋可能还不会信,但如今一家农户的一亩地具体能打多少,他是真的到地头看过的。  当初就让他激动地好几晚上没睡好,又是想办法从现代倒腾麦种玉米种又是想办法倒腾化肥的,可惜他用一个月倒腾过去的那点种子,因为化肥量施的不足产量比不上现代的一千多斤。  但四月份收麦之后,朱元璋就称过了,也有九百多斤,真让他和整个朝廷官员都跟看到神迹降临人间似的。  今天去了南边一点的地方送货,看到路边已经有收玉米的,朱元璋再次忍不住羡慕嫉妒起来。  许森不知道璋叔这一天所见,却也很清楚从三百多斤便是高产到如今一千二三百斤都是平常产量之间,亲身见证到这个差距的人会有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