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0 章 战前(1 / 2)

加入书签

嬴政本就是做做样子警告扶苏,并非真心想要问罪,如今又听他说出这样一通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简单告诫几句后,便也就不再斥责扶苏了。

扶苏是嬴政的第一个孩子,嬴政对他难免多些关注,就像这世上千千万万个父母一样,嬴政又问了些他在北地军营和漠北草原中的一些经历,扶苏的回答也都滴水不漏,很让嬴政满意。

秦国王室的血脉,一直都是高质量的。

扶苏其他的兄弟姊妹们亦然,虽能力平庸了些,可却绝对不会发生骊姬之乱,兄弟阋墙之类的事。

嬴政绝对想不到历史上在他死后,他的十八子给他整了个大的,别说骊姬之乱了,就是上下五千年所有逆子的战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胡亥的战绩。

不过因为蝴蝶效应,赵高已死,胡亥和李斯很大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相互折磨,所以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一幅幅大漠黄沙,长河落日,山川壮美,广阔无垠,随着扶苏的讲述,这些画面都仿佛活了一样出现在嬴政的面前,栩栩如生。

世人皆言,人非木石,皆有感情私心,即使身为皇帝,也不例外。

嬴政知道如今有些山东六国的老顽固们已为秦人,也没有反心,表面看和其他人无甚差别,可其实心里却在暗戳戳地祈祷自己后代个个都不成器,最好是和商纣夏桀那样骄奢淫逸,如楚怀王那般昏庸无知也行。

现在看来,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不得不承认,嬴政还是太有皇帝包袱,若是姜珂,兴许会直接贴脸开大,要是能看到他们那副抓心挠肝的样子,就更舒坦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过去,天色逐渐昏暗,嬴政终于想起来他那喜欢四处游走的丞相了。

在从扶苏口中得知姜珂在咸阳城门口时和扶苏分开,去给自己准备生辰礼物时,嬴政并未惊讶。

作为皇帝,还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皇帝,所有臣子的动向都在嬴政的掌控之中,自然也知道少府章邯在兰池离宫畔修缮宫殿之事,以及他们俩之间的信件往来。

现在他知道的信息就是,姜珂修缮了一座宫殿,并将象征匈奴首领的金顶鹰冠给拿走了,按照嬴政的智商,稍一细想,便能大致猜出姜珂想要做什么了。

他猜对了。

两天后,嬴政前往兰池水畔,参观这座姜珂只用了不到两月时间建造的第一座和戎狄蛮夷战利品有关的博物馆。

和咸阳附近那些或是华美、或是精巧、或是高耸巍峨的宫殿不同,这座馆整体风格非常古朴大气,给人的感觉和那座专门放秦国藏书的藏室有些相似,一看就很有历史底蕴。

牌匾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大秦战争胜利纪念品博物馆这几个字,名字简单粗暴且直白,倒是沿袭了秦朝一贯的风格,虽然在后世看来这些宫殿的名字都既好听又高大上,但实际上兰池宫是因为建在兰池旁,甘泉宫是建在甘泉山下,还有更直接一点,直接用首都咸阳命名的宫殿。

但架不住嬴政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帝王,就比如现在,他看见牌匾后第一时间就在想这个名字究竟有何用意,回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的古籍,最终锁定答案。

博者,丰饶、宽广、通晓之意也。所谓博物馆,岂不就代表万物之馆?

姜珂知识渊博,饱谙经史,这件事嬴政一直是知道的。只是漠北凶险,军营苦寒,他万万没想到即使在此等艰苦环境中姜珂都不忘继续学习。

姜卿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嬴政看向姜珂的眼神中不自觉夹杂了一些欣赏与赞美,还说她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姜珂:?

姜珂简直莫名其妙,然后开始做阅读理解。

陛下平白无故夸我博学做什么?想让我继续为他修书还是有什么别的用意?

想不明白……

那就干脆不想,反正皇帝都喜欢说点模棱两可的话,让大臣们猜猜猜,自己就当听不懂好了。

高情商师兄出门游学的第N年,想他。

牌匾上的字很漂亮,一看就不是姜珂写的,观这字迹,有些眼熟,嬴政想了想,应该是荀子所提。

嬴政巡游所到过最远的地方便是九原郡,所以这里的一些东西会让他感到新奇,就比方那个毡帐,长居于中原的人无法想象匈奴人要如何居住在如此狭隘的空间里的。

还有金顶鹰冠,和中原的整体为一的冠有很大不同,共分为冠带和冠顶两个部分,冠带主体是由黄金捶打而成的三条半圆形金带连接在一起的扁形圆箍,上面雕刻了牛、羊、虎等各种动物的纹饰,十分精美且栩栩如生。

大致长得有点像西游记里孙悟空戴的……紧箍咒。

至于冠顶部分,则是在金片上立着一只盘旋着的的长鹰,鹰体中空,饰以金丝,鹰头为绿松石所雕,尾部插有十二根颜色鲜亮、光洁丰满的翎羽,这些羽毛都是从草原上各种凶猛禽类身上拔下来的,至于为什么是十二根翎羽?

灵感来源于中原天子所戴的冕有十二旒。

匈奴之风向来粗犷,也不像中原有许多优秀的工匠,能做出这样精致的冠,可见他们的确耗费了许多心思,在草原能引人叹为观止,只可惜到了中原便只算平平无奇,就连嬴政今日所戴之冠都要比它精致。

展现了教科书级别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

琳琅满目的物件一个个展现在嬴政面前,若说这其中他最喜欢的,便是头曼的那匹良马了。

“如何,陛下,有了这些,您的子子孙孙以后都可以知道您这个始皇帝是如何筚路蓝缕,驱除戎狄的。”

筚路蓝缕这个词代指创业艰难,他们打匈奴本来就很不容易,所以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见到这些,嬴政的确开心,但因为事先已经猜测出来,所以并未像姜珂想得那样惊喜,不过……

看到姜珂那满含期待、亮晶晶的眼睛,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腹之臣失望,嬴政……装作第一次知道很惊喜的样子。

当皇帝唯一一点微乎其微的缺点大概就是不能收到臣子们送的惊喜。

因为知道他们一切的动向。

后来和章邯聊天后知道一切的姜珂:这算什么,甜蜜的负担吗?

边聊边谈,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等逛完整个馆,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时辰,话题也逐渐落入尾声,大家正要离去,忽然中间冒出来一颗毛茸茸的脑袋,姜珂没有心理准备,明显一愣。

最近几个月里韩信的个子就像雨后春笋似的,蹭蹭往上蹿,如今已经长到姜珂耳朵处了。

韩信露出八颗牙齿,对嬴政露出自己练过无数遍的完美微笑,提醒道:“陛下,韩信以为您的博物馆里还缺少一些东西。()”

??鑞?敧????住?絔?葶??袘????鱮?????

??厐????灓憌????癢?葶?????罓豔??偛???魒?傃?店??魑譎??葶?瑞?魑?蹎??瞍虎瑑???厐?“???恏????虎???羉?⑦[()]⑦『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韩信兴致勃勃,他回答地很快,很明显早有准备:“缺少百越之地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物。”

冷不丁的一句话,再次用事实证明大秦的官员全都武德充沛,无论官职大小,无论年龄老幼。

姜珂扶额,无奈安慰自己,至少韩信这小子成长了许多,如今说话已经足够委婉,若是从前,他一定会大喇喇直接喊上一句“陛下,我想去打百越!”

有进步,真的有进步。

在场众人皆知韩信口中的犀角等宝物只是一个借口,他真正的目标其实是百越部落首领译吁宋。

数年前,秦军兵分两路,在王贲率领大军兵临易水时,老将王翦同样也没闲着,将于越,东瓯和闽越之地(今浙江、福建部分地区)的疆土纳入到秦国版图之中,成为秦国的会稽郡。

随后,中原统一,不过王者无外,天下一统这个思想却一直没有改变过,蒙恬在北边修建长城击退匈奴,南边同样忙碌,李信一直驻守中原和岭南相交的边境地区,防止越人越界,并随时准备继续向南拓展领土。

就像匈奴的单于,中原的皇帝一样,译吁宋指得是西瓯人的首领,而不是一个姓名。西瓯人被称为南蛮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特征就是他们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姓名,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第呼之。说白了就是男孩直接头子,二子,三子,女孩头女、二女、三女这样称呼。

历史上的秦瓯战争,西瓯部落联盟的首领译吁宋带领越人顽强抵抗,抗击秦军,岭南地区地势险要、山峦起伏。气候湿热又瘴气横行,对常年处于中原地区的秦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西瓯地区的人长年累月居住在这片区域,早已熟悉这里的地形和气候,秦五十万大军三次攻打岭南地,打了三年,三年不卸甲弛弩,监碌无以转饷,就连秦军的主将屠雎都在一次越人偷袭中被杀掉了,由此可见这场战争打得有多艰难。

而如今,李信

() 镇守南方,可能是他年龄逐渐增长,战术愈发沉稳起来,只守着自己的疆土,没有嬴政的命令,很少主动出击攻打越人,就连那日李左车的吵嚷鼓动都没发兵,有李牧当年抗击匈奴时的风格。

听到韩信的话,嬴政嘴角弯起一丝笑意,问他:“哦?那这位小将认为要如何才能得到百越之地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物?”

姜珂心里吐槽,面对人才时,嬴政还挺能提供情绪价值,这声小将叫的,谁听了谁不迷糊啊!?

果然如她所想,听到嬴政的话后,韩信当场化身成一种萝卜(心里美),心中激动,跃跃欲试,主动请缨:“韩信愿为陛下驰骋沙场,尽取百越之地!”

姜珂看向韩信,似乎在和他说:哟,小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几天情商大涨啊。

韩信用眼神回她:前些日子酒桌上同刘季聊天时他教我的。

姜珂:未成年就喝酒,你母亲若是知道此事你就等死吧。

韩信:信危,陛下救命。

陛下可不知道他们二人私下里的小动作,他听到韩信的话后心情大好,随后询问一旁的寺人:“灵渠修建得如何了?”

数月前监察史便派人来报说灵渠的修建进程已接近尾声。

公元前的的寺人其实很卷,不仅要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还要写得一手好字,驾得一手好车,情商高善游说,了解朝中大小动向方便皇帝随时查问,就连体力和武力值都要高。

比如春秋时期的寺人披,晋惠公命令他去杀掉自己的儿L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并给了他三天时间作为期限,没想到寺人披武德充沛,体力惊人,只用了两天时间就从王城瞬移到渭河边,把晋文公都给惊呆了,虽然最后没杀掉晋文公,但也斩断了他一只衣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