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不参加是为了他们好(2 / 2)
「凯戈怎麽看?」陶玉书第一时间没有开口评价,而是问起了一旁的陈凯戈。
「挺有意思。」陈凯戈一开口,就一股居高临下丶指点江山的味道,《霸王别姬》成功之后他找回了对章艺谋的自信。
「这种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是个新鲜的尝试,代表着一种现代电影的美学观,艺谋对人物丶故事丶生活和社会都有了重新认识。
电影里的镜头有种野生的丶蓬勃的生命力,有点类似于返璞归真。
这也正契合林叔原着的精髓,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就应该有这种野劲儿!」
飘归飘,但陈凯戈说的都在点子上,章艺谋点了点头,「凯戈说的真不错,
谢谢,谢谢!」
陈凯戈故作大度的笑了笑,「林叔的原着,在配合上电影的成片质量,艺谋你这回肯定要捧个金狮奖回来了!」
他这话明着是捧章艺谋,实际却是拍林朝阳的马屁。
「得奖实力只是一部分,有时候也看运气!」林朝阳说了一句,又对章艺谋说:「片子拍的不错。」
闻言,章艺谋的腰板忍不住直了起来,在他看来,外界的一百句赞美也不如林朝阳的一句夸奖。
有了林朝阳的这句话,他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不仅仅因为林朝阳是《秋菊打官司》的原着作者,更在于他一直以来对林朝阳根深蒂固的崇拜。
电影放映结束,其他人也都对电影发表了看法,评价很乐观,大家一致认为这部电影的水准是足够的。
余玉溪现在是林氏影业发行部门的二把手,专门负责各个电影的海内外参展。
多年来她一直深耕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次一级的电影节也没少打交道。
这段时间她已经了解了不少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信息,这一届算上《秋菊打官司》一共有23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但竞争并不算激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大导演的作品入围,所以她对章艺谋的参展之路表示很乐观。
「电影节一向不乏爆冷,否则艺谋他们这些年轻的导演是怎麽出头的?还是不能大意!」陶玉书说。
参加电影节,电影质量丶运气很重要,但公关同样很重要。
余玉溪听着陶玉书的话,脸色郑重起来,「我明白。」
陶玉书微微颌首,脸色柔和下来,张罗着晚上请大家吃饭。
一周多之后,喜讯从义大利传来。
《秋菊打官司》以无可争议的评委票数获得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同时,巩俐也凭藉在片中出色的表现,拿下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一个摘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的中国女演员。
《秋菊打官司》也开创了威尼斯电影节的记录,成为第一部拿下两个大奖的电影。
多年以来,林氏影业制作丶出品的影片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颇丰,
而且公司实力与当年也不可同日而语,喜讯传来,公司里洋溢看喜气,却并无孟浪。
对于电影公司而言,一座金狮奖不仅是难得的荣誉,也是实打实的利益,更何况这还是章艺谋的第二座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的奖杯。
在林氏影业内大家都知道,内地电影导演不多,章艺谋和陈凯戈二人是林太最为看重的。
两人也没有辜负林太的信任,这些年来为林氏影业征战国际电影节,仅仅是斩获的金棕榈丶金狮和金熊奖杯就有三座之多,其他次一点的荣誉就更多了。
这回章艺谋拿下金狮奖,所有人都明白,他已经迈上了大师之路,在林氏影业乃至亚洲影坛隐隐有了超然的地位。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同样在九月举办的亚太影展,因为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秋菊打官司》剧组一个人都没去,结果评委会硬是将最佳影片颁给了《秋菊打官司》。
亚太影展又称亚太电影节,最早是由亚洲太平洋电影制片人联盟创办于1954
年,每年在成员国和成员地区轮流举行。
但由于早年间的意识形态原因,中国一直没有受到邀请,反倒是香江和湾岛成为了其成员。
前几年陶玉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年年给林氏影业的影片报名参展,尤其是章艺谋和陈凯戈的电影,一次也没落下过。
她看不上亚太影展这种三流电影节,但不妨碍她给敌对势力添堵的心。
你不是不让中国影片参展吗?我就参加了,你能奈我何?
章艺谋和陈凯戈这俩人的电影是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斯杀,参与角逐最高荣誉的质量,来参加亚太影展自然是降维打击。
主办方若是不给奖项,损失的是自己的公信力,给了奖项,同样是在打自己的脸。
陶玉书这一手阳谋玩的很漂亮,前两年林氏影业的电影只是拿了几个边角料奖项,今年主办方终于承受不住压力。
不仅《秋菊打官司》拿下了最佳影片丶最佳导演,张国荣也凭藉着《霸王别姬》拿下了最佳男主角。
除了一个最佳女主角,林氏影业的电影几乎包圆儿了这一届亚太影展的重要奖项。
带队去参加影展的施南生从汉城打电话给陶玉书报告这个好消息,却得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指示。
「以后林氏影业的电影不再参加亚太影展。」
施南生十分错愣,忍不住问:「林太,为什麽?」
「也没什麽。我只是想告诉他们,以前他们能拿到奖,是因为我们林氏没来。我们来了,奖项就是我们的。
现在不参加,也是为了他们好,省得他们以后连个奖项都摸不到!」
感受着陶玉书话里的霸气,施南生满心敬佩。
她觉得尽管自己在香江电影界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可能永远也不可能拥有林太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是,我明白了。
两天之后,施南生带人从汉城回到香江,让陶玉书意外的是,她此行还给陶玉书带回来了个人。
「林太,这位是来自湾岛的李安导演。」
经过施南生的介绍,陶玉书才知道,原来这次李安是带着他的导演处女作《推手》去参加亚太影展。
这部电影去年曾在湾岛金马奖上大放异彩,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推手》
应该在亚太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奖。
但可惜幼年期李安遇到了青春期章艺谋,导致此次参展颗粒无收。
施南生和李安在影展遇上,一聊发现都有认识的朋友。
李安是《悲情城市》编剧吴念真的朋友,恰好吴念真又认识许鞍华。
施南生善于交际,见李安满脸愁容,问他有什麽烦心事,李安便将心事和盘托出。
他的处女作《推手》投资1350万台币,约合360万港元。
资金由湾岛中影提供,尽管在金马奖上大放异彩,但电影上映后票房表现平平,仅得1800万台币,负责投资的中影也因此亏了一笔。
内地有中影,湾岛也有中影,不过这个中影的全称是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近李安要拍新片《喜宴》,湾岛中影提出了800万台币的投资预算,并且还要和李安对半投资,也就是说他们仅愿意出资400万台币。
剩下的钱,湾岛中影让李安自己去想办法。
可实际上,按照李安的估算,《喜宴》的成本至少需要2000万台币,资金缺口巨大。
李安跟章艺谋一样,天生长了一张苦大仇深的脸。
陶玉书听着他的诉苦,忍不住笑了起来,「湾岛这些人啊,真是骨子里的小家子气!」
李安神色错,陶玉书面露歉意,解释道:「我不是说你,只是看不惯湾岛新闻局的那帮人。」
刚成立那会儿,湾岛新闻局和港九自由总会没少给林氏影业找麻烦。
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陶玉书也不介意给他们添个堵。
她紧接着说道:「现在资金缺口有多少?」
「1600万。」
「刚才不是说2000万吗?」
「中影那边—」
陶玉书大手一挥,「给你2500万,湾岛那边的资金不需要了。自己培养的人才都舍不得砸钱,像他们这样怎麽留住人才?」
2500万台币,也就600多万港元,放在林氏影业,这种投资的电影陶玉书平时甚至不怎麽过问。
李安第一次见到这麽大气的金主,一时竟不知道该说点什麽好,憋了一会儿才说道:「谢谢林太!」
陶玉书问:「还有什麽需要我解决的吗?」
李安犹豫道:「中影那边——」
「你跟他们签合同了?」
「没有。」李安摇摇头。
「那还有什麽好顾虑的,他们又不出钱!」
陶玉书语气轻快,丝毫未将湾岛中影放在眼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