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1 / 2)

加入书签

战场,面向唐肃宗所在的灵武啼哭,日日夜夜地哭着、愈加期盼着官军收复长安。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③”

帝王匆匆地从长安逃走,他多匆忙啊!马鞭都被他挥断了,马匹都被他累死了。而那些曾经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也已经纷纷逃出长安,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能够全部带走。

那些身上还带着名贵玉饰的贵族少年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

光屏上的杜甫走到路边,悄声去问一个身上遍体裂痕伤疤的少年郎是谁,但是那个少年被问到名字,竟然浑身颤抖了一下,惊惧的目光死死盯着杜甫。

似乎少年终于确定了杜甫并不是叛军一方的人马,稍微放松下来一点,但他仍旧不告诉杜甫自己的名字,只是对杜甫说:“丈人,我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就不需要知道我的姓名了。”

“你现在还能好好生活吗?”

少年看了看自己身上因为在荆棘丛中躲藏而伤痕累累的皮肤,苦笑着说:“您看……这怎么能叫生活好呢?我现在真是困苦交加,只要能够活命,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啊!”

杜甫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自身难保,也难以对少年进行什么帮助,只好干巴巴地胡乱安慰他:“你……你一定要好好保重,相信官军一定会收复长安,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大唐不会亡的。等到那个时候……不要怕……只要等到那个时候……”

少年被他吓了一跳,慌忙地看了看四周,见到没有其他人才长舒一口气。他看了杜甫一眼,也低声囫囵吞枣着说道:“您也是,多保重吧。”

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转身走了。

杜甫看着少年像是惊弓之鸟一样慢慢走远,他知道,这些曾经高门中的王孙公子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是害怕被叛军知道了,抓去杀死或者成为俘虏。

杜甫长叹一声,目光悲凉。

他的周围,是房屋墙上被焚烧后的黑色;是被抢夺过后零落残破的残局;是横陈在路边无人收殓的骨殖;是在都城的废墟上冲撞而过、耀武扬威的骑兵。

他的耳里,是受伤百姓垂死的呻吟;是被强掠的女子悲愤的哭泣;是兴高采烈的叛军把马鞭挥起发出的声声烈响;是他们找乐子时奇怪的口哨和高呼;是城头上白头乌鸦声声嘶哑的哀叫。

贞观众人一阵沉默。

他们就是身在长安的世家,这样的王孙公子很有可能就是房玄龄的后人,是魏徵的后人,是李靖的后人,是王珪的后人,更有可能是李世民的后人……

当伤害落在自己身上时,甚至连谴责的话都说不出口。

——已经被气到失语了。

【身陷长安,目睹叛军暴行的杜甫依然存留着少年时“致君尧舜上”的一腔忠君报国情,依旧期待着可以为大唐朝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

长安陷落的次年,四十六岁的杜甫在大云经寺和尚赞公的帮助下冒险逃出长安西面的金光门,在死亡的风险下奔向了肃宗李亨所在的灵武。

但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出一个从郭子仪、李光弼撤军时就已经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问题了——】

光屏冷淡的旁白和李世民疑惑的声音一齐响起:

“——皇帝怎么突然就变成李亨了呢?”

是啊,李隆基这个家伙跑到哪里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