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 / 2)
会对女性品格的怀疑,更是因为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的风气宣扬贞洁、守节,女性自身就会寻找更能表现自己“贞洁”的行为,以表示自己是一个符合世间普遍规则完美女性。
——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她们的“价值”。
当女性的生存价值从实现自身渴望变成了“以夫为天”,她们便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数牵连上决定自己一生的丈夫。丈夫活着时,她们的价值存在于相夫教子和三从四德中;当丈夫死去,她们的人生价值就从相夫教子变成了“守节”。
贞洁,开始于秦朝,那时的贞洁牌坊只不过是一种对于个别贞烈女子的褒奖,但是明朝的守节显然已经异化成了一种宗教性的献身,变成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扭曲规范。
“陈氏,曹县人,田庞龙妻。年十九而寡。舅姑怜其少而无子,欲改嫁之。陈氏日夜哭泣,以死自誓。守志五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田氏,苏铨妻。年二十一夫死,无子,乡人劝之改适,田氏坚志不从。勤织纺以奉舅姑,守节三十余年,得旌表”。
……
一个个喜怒哀乐样样俱全的女子,在流传后世的记载中却不是她们如何辛劳、如何奉献,而是她们怎样“贞洁”!】
唐朝人完全不能理解这样的贞节观。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的《节妇吟》中描述的女子经历了种种思想斗争——她把“双明珠”系在了“红罗襦”,在“还君明珠”时“双泪垂”,还要说一句“何不相逢未嫁时”。
有这么剧烈的思想挣扎,但最后仅仅是一句拒绝,就可以被称为“节妇”,这是唐朝的贞节观。
在明朝,这样的女子会被称为节妇吗?
显然不会,说不准还要被骂上一句浪荡呢!
“难道非要那些女人哭着叫着,一头撞死在棺材上,才算是个好女人?”太平公主恨声道。
上官婉儿这次却没抬她的杠,绷着声音道:“我本来以为那个宋朝就已经够不像话了,没想到竟然是……”
她掩了话头,可谁都知道她要说什么——
一个更比一个烂。
【清朝本是由马上民族建立,游牧民族的特点使得其女子地位天然较农耕民族更高。来自满族姑奶奶们的痛快爽利冲淡了明末已趋于变.态的闺训女诫。
但是,由于满汉矛盾过大,实际上并不能轻易地进行民族融合。同时虽然清朝高层尽力阻止,但由于种种原因,满族的民俗风尚依旧难以避免地被汉族同化,实际上并没有大幅度地改善社会风气。】
太平公主:“我李家也算有鲜卑血脉,但却得天下、治天下,天下归心。这满族……”
她的话未说完,就感觉背后被上官婉儿悄悄戳了一下,话头戛然而止。
太平公主的脸苍白一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