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2 / 2)

加入书签

连老师都暗示她,说学理科得开窍,不管学什么都得开窍。若是选科前开不了这个窍,及时掉头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像她这种临时掉头了还往火坑里跳的,后头大都栽了,还栽得挺狠挺可惜。

而她没想到的是,那个将她从火坑里捞上来的人,竟然会是孟聿峥。

当时班里人突然在疯传一本笔记,全在借来借去,猴急得不行。一打听,才知道那是孟聿峥的亲手笔。

好像听说是班里一篮球队的同学从孟聿峥那儿顺来的,厚厚一大本,全是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有人掂量过那本笔记的重量。

娘唉,还挺重。

有一本牛津词典那么重!

就说没有一个牛逼的大神是成天无所事事。说什么靠天赋吃饭,简直放屁!瞧人家这笔记密密麻麻工整详细的,含金量程度堪称高中数理化百科全书——果然年级第一的潇洒逍遥全是装出来的,人背地里那可是卯足了劲儿地学啊!

后来又听说笔记要还回去,于是她就悄悄借来复印了一份。

和班里人说的一样,他的每一处笔记和知识点都记载得无比详细清楚,上百页的笔记,几欲涵盖整个高中三年的关键知识。思路剑走偏锋,思维也与普通人不大相同,她每晚回了家都要琢磨大半夜,一面埋头苦干,一面感慨孟聿峥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之大。

说得狠点,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学什么都能成样子,而有的人就是哼哧哼哧埋头学一辈子,也赶不上人家一个零头。

尖子里的尖子。

孟聿峥是那个运筹帷幄拔得头筹的人,而她是那堆苦苦挣扎着想往上冒的普通学子之一。

好像对于考进京大的渺茫与高不可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萌发的。

有些事实真的很令人难堪。

譬如其实对于当时的她而言,京大的门槛的确很高,她根本不足以具备这样的资质。只是庆幸的是当时一门心思扎在对进步的渴望里,没得闲功夫去想那些久远而难料的事情,是等后来反应过来了,才发觉自己已经埋头走了很远很远。

那时候,她总捧着那本笔记夜以继日地钻研,学习任务重没时间吃饭,二姨也不愿给她花钱补身体,以至于有段时间那张小脸憔悴得不行,还是班主任看不下去,把她带到了教师食堂加了餐,又拜托师母为她炖了补汤,严肃地警告她再忙也不能苛待自己的身体。

她这才乖乖答应。

然后一点点弥补,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开窍。

而所有的积累都将迎来爆发。

第三学期的期中考试是她一切转折的开始。

似乎也就是从那一场考试后,她背后从此如同有一双推手,成绩步步高涨,最后常年稳居第一。也就是那时,她终于可以放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一寸一寸地坚定靠近。

那一场期中考试整场下来都特别顺,考完她就有预感,心急火燎地等了一天,一听说出了成绩,马不停蹄地就跑去看结果——

年级十八!

从八十多名攀爬至四十,又直接跳层一跃而上。

那是她最好的一次成绩。

她喜出望外,反复看着自己的名字,生怕是自己错觉。

她着急,跑得快,去的时候刚下课人不多,可下课时间逐渐长了,看热闹的学生就都慢慢聚了过来。

有几个高个子男生也跟着人群挤了过来,闹哄哄的,笑说着刚刚某某某被老师罚站走道被自己女神撞见的事情,丫真丢人,可这回成绩又掉年级尾巴了,更丢人。

归要没在意,是听见其中有人高喊了一声:“峥哥,又是第一吧?”

她听见这个名字,顿住,正欲转头,一道低磁的声音却忽然在她头顶上方响起:“那用说,你爷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