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章 抉择(2 / 2)

加入书签

入冬之后,李云衢又开始生病。

与往年生病不同,这一次来势汹汹,他的精神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萎靡下去。

赵云安看得心惊肉跳,不停的寻找民间名医,但显而易见效果不佳,倒不如太医院。

李云衢反倒是看开了,劝他不必麻烦。

如今还未下雪,室内点着炭盆,赵云安没穿外套都热得额头冒险,李云平却要裹着厚厚的衣裳,抱着暖手炉已经手脚冰凉。

“大哥,你一定能看到那一天的。”

赵云安握住他的手,帮他暖着手掌:“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乡间地里,看看丰收的场面。”

李云衢想笑,一开口却变成了咳嗽。

等好不容易平息,抬头就瞧见弟弟眼中的担忧。

他笑着说道:“今年也已经瞧过了,有父皇,有七弟,大魏百姓的日子只会一日比一日好。”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赵云安便起身告辞离开。

他一走,李云衢吊着的精神头就更差了,靠在塌上昏昏欲睡。

忽然,他猛然惊醒。

眼前是儿子的身影,李瑾正小心翼翼的帮他盖被子。

“爹,是我吵醒你了。”李瑾有些懊恼。

李云衢笑道:“无碍,白天睡多了,晚上便睡不好。”

“七叔出宫了吗?”

“刚走。”

李瑾在旁边坐下来,又说:“怎么不留七叔吃饭,七叔在的话,爹也能多吃一些。”

因为在漳州府住过几年,李瑾与赵云安的关系也极为亲密。

尤其是李云衢身体每况愈下,皇帝有心培养皇长孙,常常将他待在身边不说,也有意培养赵云安与李瑾的感情。

李云衢无奈道:“他家中还有妻子,总不能一直住在宫里头。”

拍了拍儿子的手臂,李云衢又问:“今日跟着你皇爷爷学了什么?”

李瑾便开始说起来,无非是皇帝又带着他见了什么人,看了什么书,处理了什么公务。

李云衢听得频频点头:“父皇有心培养,你要用心一些。”

“爹,我知道的。”

李瑾岁数不大,可如今越发的早熟,李云衢的身体状况促使这孩子迅速长大。

“孩儿以前不懂事,不知道处理公务这般辛苦,每次还好抱怨爹爹太忙,没时间陪我,现在想想太不应该了。”

李云衢轻轻搂住儿子:“爹爹也很想一直陪着你,多陪陪你。”

李瑾心中一紧。

李云衢却已经岔开了话题:“若是学得累了就去找你七叔,他最喜欢到处跑,总能带着你们松快松快。”

一听这个,李瑾也面露笑容:“是,儿子记住了,谦儿也常说七叔爱玩,只可惜工部也忙,不然肯定天天都带着他到处跑。”

李瑾还记得在漳州府的时候,全家上下出门游玩都是常有的事情。

如今短短几年,他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他虚虚的靠在李云衢肩头:“到时候爹爹陪我一起。”

“好。”李云衢笑着答应了。

可他这一次却注定要食言。

天气越来越冷,李云衢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如今已经难以起身上朝。

太子病重的消息终于瞒不住了,一时之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要知道皇帝就两个儿子,一个还在西南,若是太子病逝,那谁来继承皇位?

大朝会上,甚至有人公然提出,请三皇子立刻回京。

皇帝留中不发。

第二天,却直接让李瑾站在了原本太子应该在列的位置。

皇帝的意思显而易见,太子早逝,立皇长孙也是有例可循,倒是让朝廷安静了几日。

前朝安稳了,后宫却不太稳定。

帝后之间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皇后眼看着长子病弱,心疼担忧的同时,却浮现出巨大的恐惧来。

“陛下,太子如今病重,还是得立刻召回平儿,否则若有万一,他们岂不是连最后一面都无法得见。”

皇帝冷声道:“平儿若在京城,才更容易平添是非。”

他可不希望朝廷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皇长孙,一派支持三皇子,到时候争论不休,闹得原本关系良好的叔侄俩,最后反目成仇。

皇后眼神一闪,辩解道:“老三无心太子之位,哪里会争,陛下这话岂不是让老三寒心。”

皇帝拧着眉头:“只要他回来,即使他不想,自有人推着他走。”

李云平是三皇子,他背后有武将,有沈家,甚至还有皇后和刘家。

他不想,难道他背后的人都不想吗,光是对沈家刘家而言,推举三皇子上位的利益,就远大于支持以为皇长孙。

皇后还要再说什么,皇帝却直接打断她的话。

“后宫不可干政,皇后,你需谨记本分。”

皇后脸色一白。

皇帝却丝毫不给面子:“此事已定,老三也同意,你无需再说。”

说完一甩袖子就离开了。

皇后沉下脸来,一把扫空了桌子。

刘嬷嬷心底奇怪,低声劝道:“皇后娘娘,皇长孙也是您的亲孙子,陛下若有意扶持,你何必要反对?”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是铁了心要扶持皇长孙,三皇子自愿去了西南,显然是不打算跟侄儿争抢皇位。

皇后却怒道:“你知道什么。”

“衢儿若是不在了,平儿又远在西南,留在京城的便只有赵云安一个人。”

“咱们这位皇帝你还不知道,看赵云安比亲生儿子还要重,更别提孙子了。”

“真等到那时候,赵云安惯会撒娇弄痴,说得皇上改变了心思怎么办?”

刘嬷嬷一惊:“不至于吧。”

“娘娘,赵云安已经是永昌公,陛下膝下还有三皇子,有三位小皇孙,怎么可能将皇位传给永昌公。”

“就算陛下愿意,文武百官能答应?”

皇后冷冷道:“他若是想,又有何难?”

刘嬷嬷还是不相信:“可看永昌公的样子,也不像是要争的。”

永昌公也算她们看着长大的孩子,确实是喜欢撒娇弄痴,可从小到大并无野心。

再看永昌公与太子的关系,那是远胜过亲兄弟,就算是看在太子的面上,他难道会狠心与皇长孙争夺皇位。

刘嬷嬷心底觉得皇后钻牛角尖,因为不可能的事情与皇帝吵闹,反倒是坏了情分。

再者,她一心一意要让三皇子回来,到时候皇长孙知道了,岂不是与这祖母心生隔阂。

皇后却摇头道:“不行,本宫一定要想办法让老三回来。”

“只要他在,皇帝无论如何也越不过他去。”

刘嬷嬷低声道:“可是三皇子也不会答应的。”

皇后猛地一拍桌子:“本宫到底是造了什么孽,一心一意为儿孙谋划,他们却一个个都不领情,倒像是我要害他们。”

“当年就不该留下这孩子,若狠狠心,倒没有了今日的为难。”

刘嬷嬷吓了一跳,忙道:“皇后娘娘,这话可说不得。”

皇后却豁出去了,冷笑道:“本宫朕怀疑赵家人有狐媚的本事,要不然从陛下,到太子,甚至连老三都为他说话。”

不知道想到什么,皇后脸色都有些扭曲。

“嬷嬷,有些话本宫谁都不敢说,谁都不敢提,一直憋在心里。”

她落下眼泪来,通红了双眼:“皇帝从一开始就想过继赵云安,立他为太子,连衢儿都是次选。”

“什么?”

刘嬷嬷也是大惊:“竟有这种事情。”

皇后点了点头,沉声道:“他以为本宫不知道,可在永昌伯府里,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住本宫。”

“可,可最后也没过继啊?”刘嬷嬷问。

皇后冷笑:“那时候衢儿还活得好好的,他自幼聪慧过人,有这嫡长子作为继承人,皇帝就算有心也无力。”

“可若是衢儿过世了呢?”

刘嬷嬷听完,忍不住也跟着提心吊胆。

她总算知道为什么皇后总是不安,总是想让三皇子回京,甚至看向太子的眼神里,慢慢的也是担忧多过慈爱。

尤其是随着太子重病,皇后全部的心思都在三皇子身上。

过继太子?

刘嬷嬷想都不敢想,但转念一看,当今皇帝还当了几十年的永昌伯,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能。

再退一步,赵云安是赵老夫人的孙儿,不管从哪儿算,勉强都能搭上皇室血脉。

皇后沉声道:“皇上为了赵云安可是费劲了心思,琉璃坊,种子田,一样样都是名利双收的好差使。”

“还有当年的紫金莲……”

赵云安名声越好,皇后心底就更加担心。

尤其是去年秋收之后,民间丰收,在感恩皇帝的同时,不少人竟然在家中供奉起赵云安来,认为他是受到上天眷顾之人。

他去漳州府,漳州府便富裕繁荣,天降紫金莲。

他去琉璃坊,琉璃坊便打造出五色琉璃,镜鉴价值连城巧夺天空。

他去良种所,大魏上下就丰收连连,风调雨顺。

这些事情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巧合,落到皇后眼中,却成了皇帝正在为赵云安铺路。

深宫之中,皇后眼底有火光在跳跃。

“嬷嬷,本宫不能退,退了,我们母子就什么都没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